首页 / 蔬菜栽培 / 番茄蛀果虫识别与防治

番茄蛀果虫识别与防治

花蕾受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天后脱落。番茄上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其幼虫体色多变,不同季节、不同虫龄,以及取食不同作物部位时出现不同体色,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蛀食番茄果实的害虫有棉铃虫、烟青虫,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高龄幼虫也偶有蛀果的习惯。棉铃虫是杂食性夜蛾科害虫,在广东地区主要危害番茄,也取食茄子、甘兰、南瓜、豆角等多种蔬菜。从背部可见有背线、亚背线、气门上线等几道深色纵线。老熟幼虫体长约30—40毫米,头部黄褐色、体表布满小刺、底座较大。幼果常被蛀空或引起腐烂脱落,成果虽然只被蛀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在蒂部,雨水、病菌易经蛀孔侵入引起烂果。粤西地区、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冬种反季节番茄的棉铃虫蛀果为害逐年增多,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幼虫主要为害形式是蛀果,也蛀食蕾和花,偶尔也蛀茎,咬食幼嫩的叶、芽和枝条

1、合理整枝、及时摘除侧芽和下部老叶,疏除虫蛀果,既可减少虫口密度,改善通风状况,又有利于喷药均匀

2、设置黑光灯或性引诱剂诱捕盆与田间检查相结合,预测棉铃虫的数量和低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把握施药的准确时机

防治棉铃虫的关键在于消灭蛀果之前的1—2龄期幼虫,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4、抓住幼虫盛孵期至2龄期,使用阿锐宝(4.5%乳油)1500倍,或农斯特(40%乳油)1500—2000倍,或赛虫特(20%乳油)2000—3000倍喷洒,5天后再喷一次,连续2—3次,效果较好

卵粒半球形,直径0.5毫米,乳白色,具纵横网格纹。每雌虫产卵100—200粒,95%的卵粒散产于番茄的顶尖至第4复叶层的嫩梢、嫩叶、果萼、茎杆上。初孵幼虫仅啃食嫩叶尖及花蕾成凹点,一般3龄开始蛀果,4—5龄转果蛀食频繁。成虫飞翔能力较强,夜间活动有较强趋光性。早期幼虫喜食青果,近老熟时喜食熟果及嫩叶,老熟幼虫转入地下化蛹于土中。在广东地区一般无休眠越冬现象。多雨天气则土壤过湿和板结,造成土中幼虫和蛹死亡,并会冲掉虫卵和低龄虫,对种群发展有一定抑制,故夏季高温多雨季节很少大发生。一头幼虫可害3—5果,最多为8果。棉铃虫是喜温喜湿性害虫,一般温度25—28℃和相对湿度75%—90%的条件最适合其幼虫生长发育,一个世代的历期约20—25天

3、卵高峰期的3—4天及6—8天,连续喷洒两次苏云金杆菌(4000UI)300—400倍或高效BT(16000UI)800—1000倍,或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制剂(浓度详见产品说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8/1498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