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红说,一勺自然土壤中,约有50亿个细菌、2000万个真菌和100万个原生生物,而城市土壤的微生物含量仅有上述的1/10。上海地下空间有限,不可能让植物根系“随心所欲”住上“大房子”,怎么办?研究发现,土壤中的有机质是激活根部活性的“兴奋剂”,有机质的多寡也成为区分自然土壤和城市土壤的标准之一
于是,园林专家想到了用“菌肥”来激活植物根系的活力。尽管被施以“菌肥”的行道树其树根与树冠的面积差不多大,却能发挥3倍面积树根的功效。胡永红说,这是因为微生物加快了根系与土壤中水、氧气、微量元素的交换
植物生长需要介质,最常见的介质就是土壤,可城市里的土壤完全是人工化的,污染严重,有机质少,胡永红把这些不利于城市绿化生长的因素称为城市“硬化”
钢筋水泥的城市不仅让人感到拘束,也让植物少了“归属感”。而软化硬质空间则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好办法。在日前举行的“城市生态修复中的园艺技术”东方科技论坛上,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胡永红说,辰山植物园为上海的城市绿化挑选了1万多种植物,但人们仍感觉城市里的植物还是不够丰富,主要原因是“硬化”的城市令植物根系得不到舒展,有些植物难以存活
为植物提供合理的养分和水,是思路之一。胡永红举例说,迪士尼的绿化在种花植树之前,首先进行了土壤成分的研究,最终选择了50%的粗砂、30%的粗土加上20%的原土——确定这一比例是因为,上海的地下水位较高,更多的粗砂可以加快土壤排水,以防止积水造成的根部腐烂。改良土壤,势在必行
胡永红说,树木想要生长良好,树根与树冠的面积比约为3∶1,但在城市里,1∶1都很难达到。“硬化”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在城市中,“落叶归根”是不存在的,掉落的树叶很快会被环卫工人扫走;矗立在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就饱受“硬化”困扰,一有台风,纷纷倒伏;地下1.5米到2米的地方爬满了地下管网,这里也因此成为树木根系的“禁区”,为了获得氧气和水分,树根只能在离地表30厘米的地方“争夺地盘”,上海99%的行道树的根系都集中在这一区域,营养不良在所难免
“硬化”问题同样出现在近来新拓展的绿化“飞地”上——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屋顶、墙面、阳台、室内等地方成了绿化的新领地。然而,若不解决介质问题,屋顶和垂直绿化面临的辐射、污染和土壤流失问题将比地面绿化更严重,很可能变成“今天种,明天亡”的面子工程。上海正以每年30万到50万平方米的速度为屋顶“披绿”,这个速度今后会更快
胡永红认为,把城市中不利于植物生存的介质变成适合其生存的,不仅是园艺部门的事。因此,找到一种将城市由“硬”变“软”的技术,对改善城市生态、提高城市宜居指数至关重要。因为不适合植物生存,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不适宜人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