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青花瓷器不是外销瓷,而是为元朝皇帝特制的赏赐瓷,故其做工精致,画工精细。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地均出土有这两类瓷器,但品质却无法与伊朗和土耳其收藏的元青花瓷相比。元代外销瓷主要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
在海外市场的刺激下,中国瓷器上的纹饰较前更为丰富,除缠枝花、庭树湖石、婴戏、虎纹、织锦、海螺、仙怪人物外,至嘉靖时,鸟树、折枝花果、云鹤、人物及象征寓意吉祥的纹样大量出现。为适应海外市场更高的需求,当时官窑中优等青花料被工匠以各种方式从御厂偷偷带出,以至于王宗沭在《江西大志·陶书》中感叹说:“青
仅17世纪上半叶,就大约有300万件中国瓷器到达欧洲
这只罐子上的故事更有趣,上面的图案来自《战国策》“鬼谷下山”的故事,画面有一个人坐在由狮虎共拉的两轮车上,后面跟着两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写有“鬼谷”两字,鬼谷子是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
据东方早报,在伦敦佳士得12日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
元代瓷罐上画有战国时代燕、齐两国交战场景
画家用最好的蓝色釉施于罐的表面,元代曾有一系列的类似陶瓷艺术品,图案表现当时流行的杂剧与传说。其中有的描绘“昭君出塞”,有的则是“三顾茅庐”。在这件人物罐被发现之前,全世界已知的类似收藏只有7件,其中大部分多为博物馆藏
在明崇祯九年、十年、十二年(1636、1637、1639年),曾分别购买景德镇优质外销瓷数十万件之多。欧洲现今传世的部分有纪年的1650—1660年景德镇外销瓷,即是荷兰人以台湾为基地,通过走私集团向景德镇定制的。1623—1636年,荷兰海盗抢掠西班牙、葡萄牙商船达55艘之多。1625年,荷兰占领台湾,取代葡萄牙人在西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据粗略统计,仅17世纪上半叶,就大约有300万件中国瓷器到达欧洲。之后,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海上霸权,肆意抢掠贸易商船,其中有不少即是开往欧洲的装满中国瓷器的商船。海上贸易战争对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应该有一定影响,但荷兰人随即成为景德镇瓷器的最大买主
据佳士得瓷器专家透露,元青花人物罐的收藏者是个荷兰人。去年,佳士得专家再次拜访才发现“这件瓷器太棒了”,赶紧让主人把原本放于罐内的DVD光盘另他处存放。其曾祖父在上世纪初期在北京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收藏了很多中国瓷器,最为精美的就是这只青花罐。佳士得曾于上世纪70年代在其家中眼见,当时认为值2000美元
但这种竞争的局面使宋代青白瓷颇为发展,以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瓷窑系。宋代主要是青白瓷,多销往东南亚地区。景德镇瓷器外销始于宋代,至元、明、清延续,但各朝外销的品种和地点却不尽相同。随着南宋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地区逐渐开始设窑仿烧青白瓷,直接销往国外,使景德镇青白瓷外销受到一定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个省43个县发现有南宋时烧造青白瓷的窑址,有些精品甚至与景德镇窑的出品难分仲伯
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海峡后,随即开拓东南亚市场及与中国的贸易,加上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海上走私贸易的频繁,刺激了景德镇瓷器的大量外销。中国瓷器最早进入欧洲是于16世纪率先到达葡萄牙,而第一艘葡萄牙的商船经好望角到达中国的广州是在1513年。但景德镇瓷器大量外销应该在明晚期
明清两朝景德镇瓷器外销量很大,并出现两个高潮:一是明嘉靖、万历时期,二是清康、雍、乾阶段
输入欧洲的中国瓷器数量达到6000万件以上
故文献中记载的在海外颇受欢迎的瓷器,理当是景德镇民窑产品。明初郑和下西洋,曾带去了不少景德镇瓷器,分赠沿途各地,它们至今仍藏于许多国家的博物馆中。而当时中国只有景德镇生产青花瓷器。如《瀛涯胜览》提到爪哇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星槎胜览》中则提到瓷器贸易的地方有20几个国家和地区;《西洋蕃国志》也提到占城、爪哇、锡兰等地人们对中国青花瓷的喜爱。跟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黄信、巩珍3人归国后,各著《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蕃国志》,记述沿途所见所闻,以及中国瓷器外销的状况
另外,虽然时代、器型相似的青花瓷罐目前也有一些存世,但其所绘故事各不相同,绘有“鬼谷下山”的世间仅此一尊,而1321年出品,记述“鬼谷下山”故事的木版刻书,现在已经是日本的博物馆的珍品。专家介绍,这尊瓷器出品于中国制作青花瓷器的顶峰时期,历经约700多年保存依然完好,画工细腻,由画家所作而非工匠
据悉,此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
在18世纪的100年间,
景德镇的黄金时代 《中国国家地理》撰文/杨静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