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以后成绿色、黄色、棕色;红泥矿岩时呈红色、黄色、草绿色,根据烧成以后的颜色命名
然而市场上的大红袍大多是人工调配的化料壶。红泥、矿岩呈黄色、或红色、青黄色,质坚如石,烧成以后成暗红色、浅红色。红泥朱泥在烧制过程中最具表现力,根据各种窑温、气氛,可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紫色紫红色、紫青色、墨色、墨黑色、草绿色、宝兰色,应有尽有。高温红泥烧成以后的物理性能及效果与紫泥相同只有颜色上的区别,如声音、质感、手感,养壶以后的效果都跟紫泥一样,红泥烧成温度在1160度左右。朱泥应 判为低温红泥,其矿岩疏松软,遇水可化瓷性好,声音清脆,结晶好,颜色发红,呈艳之态,透气性差,收缩率大。现代所谓的大红袍应是朱泥窑变以后的效果,成大红鲜艳之色,鲜艳欲滴之感觉。对于大红袍来说,清代惠逸公曾用这种泥料,因为清代就已 经断源,极难仿制。有人把朱泥和红泥划作一家,其实有本质上的区别:红泥中分高温红泥、低温红泥
总体而言,紫砂泥料。紫砂泥又称为“五色土”,颜色变化丰富,有紫色,黑色,绿色,黄色,天青色,红棕色等等
本山绿泥
底槽青烧成以后在1160-1180度时成粉红色,1190-1200度时成深紫色,并有发青的感觉,在古龙窑里可成青灰色、青黑色、黑色、墨黑色。紫泥原矿外观呈紫红色、紫色,天青色、矿岩之面上可隐约见到微细银星闪烁,有时出现绿色斑点或细小绿色条纹。紫色中含有 绿色斑点称之上等(优质紫泥)紫青色带有细小绿色条纹或斑点,或小块绿色面称之为底槽青,上等紫泥在烧至1170-1190度呈紫色、紫红色、底槽青在高 温1200度时呈紫青色、紫红青色。紫泥中根据其含铁量及化学成分的多少不同而分为底槽青,天青泥、红棕泥、普紫(清水泥)而呈现各不相同的颜色,其中天青泥相传矿岩时成雨过天晴之色,烧成 以后有紫里透红的感觉,有黯肝色之说
紫泥
其原因:(1)可塑性差、烧制过程中容易开裂;(2)使用以后容易出现龟裂现象;(3)开采困 难,数量极少,以至目前市场上纯正本山绿泥制作的茗壶很少见到。本山绿泥矿岩时呈绿色、浅绿色,烧成后成浅黄色、米黄色泛青,烧制温度在1200度左右, 用本山绿泥制成茗壶,经过长时间的泡养,上茶色即成古铜色,老成古朴,极具古玩之象,本山绿泥在特定的烧制过程中,能生成各项颜色,如各种梨皮颜色、绿色、单绿色、棕绿色、七彩星色、雪花色、紫红色、等等。本山绿泥是紫砂原料中最为稀少的泥料,一般很少单独成型
可以分为三大基本类:即紫泥、红泥、本山绿泥。紫泥是根据矿岩的基本颜色命名,烧成以后成浅紫色、紫红色、紫色等多种颜色;绿泥是根据矿岩的颜色命名,烧
还有一些天然共生矿,如红麻子,白麻子,降皮泥,段泥,团山泥,也都是由上述三种基础泥料所组成,如段泥就是紫泥和本山绿泥的天然共生矿,降坡泥就是清水泥和本山绿泥的天然共生矿,他们可以根据哪种基础泥类所占的成份大,而划归相应的泥类
红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