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Neothoracaphishangzhouensis
(1)有趣孤翅蚜:体长卵形,长1.6毫米,头、胸黑色,体黑灰色,触角粗短,5节,尾片末端圆形,有横行微刺,短毛6~9根;前翅中脉较淡,分有三岔,后翅肘脉2根
【发生规律】在上海,每年11月份侨蚜迁回蚊母上产生孤雌胎生有性蚜,有性蚜觅偶交配产卵在叶芽内,在蚊母芽萌动时,卵孵化,干母刺吸叶片,使叶片产生凹陷,将于母包埋,形成瘿瘤;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干母胎生有翅迁飞蚜,每干母可孤雌胎生50多头.6月上旬,瘿瘤破裂,有翅迁飞蚜飞出,迁往越夏寄主,该越夏寄主是何种植物?目前尚不清楚
【别名】,蚊母瘿瘤蚜
【危害征状】此虫刺吸危害新叶,被害后在虫体四周隆起,逐渐将虫体包埋形成虫瘿,虫瘿继续生长,可至黄豆大小,最大的接近蚕豆大小,5~6月,虫瘿变红,破裂,有翅迁飞蚜迁往第二寄主危害
【分布】上海、浙江等地区
【目科】同翅目,扁蚜科
当蚊母刚展叶时,瘿瘤尚未封口前,可继续喷一次以杀灭干母。瘿瘤封口后,再喷施50%杀螟松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2)药剂防治:11月底至12月对蚊母喷施10%蚜虱净超微可湿性粉剂3000-5000倍液,或强内吸剂吡虫啉5%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杀灭迁回蚜和有性蚜
(3)卵:椭圆形,浅灰色
【危害对象】蚊母
复眼红色,腹部比较小,体侧有6对以上较长毛。尾片末端圆形,有毛8根,左右对称。(2)干母:嫩黄色,初孵若虫体扁平,近透明,仅足基部、腿节和胫节连接处稍深色。干母经两次蜕皮后体形变为半球形,饱满,腹末两侧出现白色蜡丝;触角粗短,长0.16毫米,第三节端部明显变细,鞭节端部有毛2~3根,触角第一至第四节长度比例分别为15、10、36、27;第三、第四节各有原生感觉圈一个,缺次生感觉圈,复眼由三个小眼组成
【形态特征】
(1)人工防治:5月前摘除受害严重的叶片,集中烧毁
【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