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从底特律破产看中国城市转型之道

从底特律破产看中国城市转型之道

重工基地鲁尔区华丽转身

“制造业优势丧失,没有替代产业和多样化产业,城市单一产业的弊病很快就暴露出来。”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教授坦言,底特律正是如此: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的产业,很难快速适应经济转型,尽管其城镇化速度很快,但只是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为以后埋下隐患

“我国地方债务形成和底特律有本质区别,城市也不会破产,但值得借鉴的是,还是要抓住地方发展的特色,留住企业、留住人才、留住有消费能力的人。”孙立坚说,地方政府怎么发挥特色来吸引大家,这是问题的关键,否则很容易造成企业流出,最终陷入债务困局

如不居安思危,从长远考虑加快城市产业多样化,底特律的今天,也许就是这些城市的明天。汽车之城底特律正式宣告破产。底特律悲剧,是依靠单一产业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有262个资源型城市,仅黑龙江就有11个城市之多,产业单一是这些城市共同的最大特征

当地时间12月3日上午(北京时间4日凌晨),经美国联邦破产法官史蒂文·洛兹裁定:底特律市符合联邦破产法第9章的相关规定,符合申请破产保护的资格

“以大企业为龙头,通过大规模地修建办公楼、体育场馆、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刺激经济的增长,让底特律过于依赖单一行业。”长期关注城市经济学的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施蔷生说,这种大工业和基础设施先行的模式,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最终成为美国汽车业衰落的受害者

德国

美国

底特律破产

之后德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对传统产业进行清理改造,逐步在当地发展新兴产业,发挥鲁尔区内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优势行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型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导致多数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大量工人失业。鲁尔区的转型并不是由于泡沫经济,而是产业结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造成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煤炭储量急剧下降、开采成本越来越高、城市环境越来越差,终于爆发了煤业和钢铁危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说,“底特律现象”说明,在经济趋弱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留住人才,留住高净值人群消费,“就这点来说,他们在城市建设上确实有很大的缺陷。”

在不少专家看来,转型过程中过度依赖单一的产业发展,结果带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风险,加上地方债务的高企让底特律入不敷出,多重因素最终迫使其走上破产道路

汽车王国底特律“悲情”破产

至此,这座曾经风光无限的“汽车王国”正式宣告破产,它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破产城市

底特律在走向衰败后,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基建和城市更新改造赢回复兴,不料却使得债务问题恶化加剧。此外,族群之间的不融合导致大量白人搬出,人口的锐减和城市活力的降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昔日繁华的“汽车王国”最终上演无奈破产的悲剧,而曾与底特律一样遭遇发展瓶颈的德国鲁尔区众多城市,却实现了华丽转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6630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