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发病初期,落叶松针叶尖端或近中部出现退绿小斑,逐渐扩大,到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叶背面形成奶油色或赭黄色、圆形小丘状隆起,破裂后露出铁锈色至血红色的粉状物,此为病菌的孢子,成熟后飞散。这时在叶片上形成段斑,8~9月在叶背面产生3~5个黑褐色凸起于叶表面的小粉堆,即越冬的繁殖体。随着病害的发展,针叶萎黄,逐渐干枯脱落,使树木生长势减弱,影响落叶松的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死亡
一般降雨多、湿度大的地方或年份发病严重;冬季温度低,第2a发病轻。1~2a(年)生的苗木和3~6a生的幼龄林受害严重,大树受害轻。常集中连片发生,发生的地块常与落叶松落叶病混合发生。越冬的病原菌在适宜条件下5h(小时)即可萌发,第2a的6、7月就能发病。于9月下旬病菌在落地的针叶上越冬。发病规律:落叶松褐锈病主要发生在苗圃和幼林内
防治方法:苗木栽植不宜过密,要通风降湿,防止徒长。在严重发生地,往往造成大量幼树的主梢及侧枝自被害部以上枯死,主干分叉、弯曲,致使树干型状不良或形成多梢现象。松瘿小卷蛾自苗圃留床大苗到40a(年)生的大树均能为害,但以幼树为主。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在落叶松幼林地可见到枝上长着一些圆形疙瘩,这是松瘿小卷蛾幼虫为害造成的。对于已郁闭的林分,可利用百菌清烟剂15kg(公斤)/hm2(公顷)放烟防治。该虫在落叶松幼林内主要为害幼树新生主梢及主干上当年生的侧枝,以幼虫在树皮下生活、蛀食,引起流脂,导致部分组织畸形生长,形成肿瘤状虫瘿。用75%百菌清可湿型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烧毁,可降低发病率
落叶松褐锈病为落叶松常见病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