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病虫防治 /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形成

中国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形成

植物既有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大类的形态特征,更有耐水湿与耐干旱、喜阴喜阳、耐碱与怕碱,以及其他抗性(如抗风、抗有害气体……)和酸碱度的差异等生态特性。如果不符合植物的这些生态特性,就不能生长或生长不好,也就更谈不到什么风格了

如杭州市(市区最低海拔仅6m,山区平均为lOOm)生长的杜鹃较为矮小,而天目山(最高海拔1700m余)及黄山(最高海拔为1860m)的杜鹃,则高大如小乔木。尽管杭州、天目山与黄山的纬度相差不多,同在北纬30‘的范围附近,但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其自然形态亦有差异,形成低密成丛与高大疏朗的不同风格。即使是在同一地区的同一树种,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植物生长的形态与景观也有明显的差异。即使是同一树种,如扶桑,在南方的海南岛、湛江、广州一带,可以长成大树,而在北方则只能以“温室栽培”的形式出现。植物生长有明显的自然地理差异,由于气候的不同,南方树种与北方树种的形态如干、叶、花、果也不同

如在东北地区,自然形成漫山遍野的各种郁郁葱葱、雄伟挺拔的针叶林景观,这种景观在南方则少见;而南方那幽篁蔽日、万玉森森的高大毛竹林,或疏林萧萧、露凝清影的小竹林,在北方则难以见到。我国北方的针叶树较多,常绿阔叶树较少

然而,就整体的植物气候分区来说,是难以改变的,有的也不必去改变,这样才能保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风格。虽然经过人工的驯化与改造,高山的树种可以移植于平地,南方的树种也可以栽植到北方。如雪松、悬铃木都属江南的树种,现在已可在北方生长。此外,如竹子北移,苹果南下,也都有其先例

油松为常绿大乔木,树皮黑褐色,鳞片剥落,斑然入画,叶呈针状,深绿色;生于平原者,修直挺立;生于高山者,虬曲多姿。如垂柳好水湿,适应性强,有下垂而柔软的枝条、嫩绿的叶色、修长的叶形,栽植于水边,就可形成“杨柳依依,柔条拂水,弄绿槎黄,小鸟依人”般的风韵。孤立的油松则更见分枝成层,树冠平展,形成一种气势磅礴、不畏风寒、古拙而坚挺的风格

有时,不同地区惯用的植物种类有差异,也就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风格。由于植物固有的生态习性不同,其景观风格的形成也不同。除了这个基础条件之外,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整体来说,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考虑不同城市植物景观的地方风格

1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创造地方风格为前提

所以说,植物景观的地方风格,是受地区自然气候、土壤及其环境生态条件的制约,也受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习俗影响,离开了它们,就谈不到地方风格。因此,这些就成了创造不同地区植物景观风格的前提

如果再加“拟人化”,将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体现其不畏风寒、高超、坚挺的风格;或者以“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牡丹令人艳、竹令人雅、桐令人清……”来体现不同植物的形态与生态特征,就能产生“拟人化”的植物景观风格,从而也能获得具有民族精华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效果

而植物本身是活的有机体,故其风格的表现形式与形成的因素就更为复杂一些。凡是一种文化艺术的创作,都有一个风格的问题。园林植物的景观艺术,无论它是自然生长或人工的创造(经过设计的栽植),都表现出一定的风格

那么,这种风格的形成,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或制约呢?。如果再加上人们赋予的文化内涵——如诗情画意、社会历史传说等因素,就更需要在进行植物栽植时,加以细致而又深入的规划设计,才能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从而表现出植物景观的艺术风格来。一团花丛,一株孤树,一片树林,一组群落,都可从其干、叶、花、果的形态,反映于其姿态、疏密、色彩、质感……等等方面,而表现出一定的风格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地区群众的习俗与喜闻乐见,在创造地方风格时,也是不可忽略的。如江南农村(尤其是浙北一带)家家户户的宅旁都有一丛丛的竹林,形成一种自然朴实而优雅宁静的地方风格。在北方黄河流域以南的河南洛阳、兰考等市县,则可看到成片、成群的高大泡桐,或环绕于村落,或列植于道旁,或独立于园林的空间,每当紫白色花盛开的4月,就显示出一种硕大、朴实而稍带粗犷的乡野隋趣

北方沈阳的小南街,在20世纪50-60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有葡萄。每当初秋,架上的串串葡萄,清香欲滴,形成这一带居民特有的庭院风格,与西北地区新疆伊宁的家居葡萄庭院遥相呼应,这都是受群众喜闻乐见而形成的庭院植物景观风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7183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