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仿制出的文物会以一些奇怪的方式出手。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有人从城市里买到文物的仿制品,然后将仿制品埋在地里,等着合适的时候发掘。很多人以仿制文物来牟取暴利。因为目前制作仿制品的技术也更新换代了。本市古玩行里的很多行家均表示,就算是“新货”现在也有了变化。像电脑图像处理技术被引入仿制工艺中,仿制出的文物从大概的外形上不易辨别,专家“走眼”的比例也开始增加
陕西收藏协会常务理事卢均茂先生说:“虽然古玩交易中的真假之争自古至今都始终存在,但是就本地的情况来看,其中有些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比如以仿制品冒充真品出售的事情日益增多
也就一会工夫,就拉走了全部的瓷器,人货两空,再也无从查找。当天晚上,卢均茂和这位负责人一起去八仙庵附近一看究竟。卢均茂问这位负责人:“你都是怎么买的?”他回答说:“买了几次,每次最少定几万元的货,让人家打包后送过来,先后就花了一百多万元。”卢均茂又按照仿制品的价格给他的藏品估了个价,其价值也就十几万元,痛痛快快地赔进去一百万。他们躲在旅店一处花坛,所看到的情况是,里面卖瓷器的人正在匆匆忙忙搬东西,老板早就不见了
这位负责人收集的古玩摆了三个房间,面积有100多平方米。他问这是怎么回事,卢均茂说:“这个人专门卖明清瓷器的仿制品,他卖的东西是一批一批的,你要什么朝代的,他就能拿出什么朝代的。”。这位负责人听后颇为惊讶,因为卢均茂说的一点都不错。藏品达数百件,其中有不少是落着明清两代年号的瓷器。于是这位负责人邀请他去看看。一家大公司驻西安的负责人听说卢均茂的大名后约他吃饭,席间这位负责人很自豪地说:“我也很爱好古玩,下了不少工夫,也收集了一些藏品,这些东西是价值几个亿的资产。”听到人家这样说,卢均茂自然很吃惊。有着几十年古玩鉴赏经历的卢均茂对一次特殊的鉴定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卢均茂于是一一观看他所有的藏品,然后对他说:“我不仅知道你这些东西是在哪里买的,还知道卖给你这些东西的人是谁。”然后告诉他,这些东西是在八仙庵附近一个小旅店里买的,以及卖主的名字
古玩交易中的真假之争
此外,有些古代的仿制品因为制作精美,在艺术价值上并不输于真品,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卢均茂说:“尽管仿制品在古玩业中始终存在,从古代到现代均有仿制一说。从真与假的角度说,这件仿制品不管再出色也不能算是真品,但它确实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但是,把仿制品按照真品的价格出售肯定不应该。”据了解,在民国时期西安的古玩交易也比较有名,那时出售仿制品的规矩是:明确标明是仿制的,仿制有仿制的价格,真品有真品的价格,两者之间分得很清楚。不过出手的价格也达到了3000元。小编曾见到过一件清晚期仿制康熙年间的观赏瓶,无论是从敲击的声音听,还是看釉面、发色和画工,都与真品很近似,制作相当精美
至于买到假的也没有什么,好歹那也是一件工艺品,不能说一点价值也没有。不过,这些人就算是被骗了一大笔钱,也不敢去报案,因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据了解,这种办法只是销售仿制品时的一种“障眼法”,主要用于欺骗那些想靠收购文物发横财的人。很多人看见从地里挖出的东西,往往比较兴奋,一高兴就可能“走眼”。据一些销售文物仿制品的人说,很少有买家来找他们要求退赔的,因为当初卖的时候就说好了,真正的好东西原本就很少见,买到了就发了
来源:西安晚报 小编肖海波实习生王婷婷蔡作存
真假之争从收集地点就已开始
本地古玩名家眼中的真假之争
然而,构成古玩交易真假之争的却是有一定的制作水平,但绝对不属于“老货”的现代仿制品。小编走访本地一些古玩交易场所后发现,古玩交易中不分仿制与真品的现象很普遍。很多商贩包括部分商家给顾客推荐古玩时,常常有意将仿制品说成是真品
”
因为真与假主要是指‘老货’与‘新货’(现代仿制品)的区别。”此外中北古玩市场的一些工作人员也表示,如果有人将很一般的“新货”冒充“老货”卖,真与假很明显,不存在什么争议。卢均茂说:“要是有人将其按照清康熙年间的东西买下,就不能抱怨卖主什么,这东西按行内的说法也是‘老货’,买主认错了只能怨自己的眼力不行。这种情况下责成卖主退款是没有什么可说的
不过,仿制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关键还是在于交易仿制品时按什么价格出售。有人目测的功夫很深,大致看看形状,就能仿制出很高质量的东西。据说,能够制作出高质量仿制品的人往往也是真正的行家,其仿制造诣之深,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几乎都有一手关于仿制的“绝活”。所以想在市场上“捡漏”的人必须谨慎。真品的转让大部分在行内人士之间进行,只有一部分在市场上流通。包括很多古玩商人、研究者都认为,西安的古玩真品数量众多,但绝大部分都在收藏界名家手中。有人可以只凭一些照片就能仿制文物,其外形尺寸、颜色图案以及质地都与真品很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