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知识 / 邓永和:当年卖花小伙如今成园艺公司老板

邓永和:当年卖花小伙如今成园艺公司老板

“最早的花市在市区南坛十字路口那里,花市上都是一些比较普通的花草,如菊花、年桔等,从几元到十几元一盆不等,兰花那些高档花木基本上没得卖。”邓永和回忆,那时惠州买花的市民很多,花市很旺,每年他都是花市上最迟收工的人。而惠州每年的花市就是邓永和赚钱的好时候。邓永和的苗圃场在开办之初只有两三亩地,没有工人,里里外外都是夫妻俩在忙活。头一年下来,他就赚了1万多元,成为那个时代人人称羡的万元户

与此同时,一些园林艺术爱好者主动找上门买盆花,邓永和的生意很红火。他印象最深的是,曾经有个80多岁的摄影爱好者,竟然花了上百元打“摩的”来跟他买一块20元钱的园艺石头。邓永和说,那时惠州的园艺刚刚发展起来不久,虽然零星出现几个私人苗圃场,但还没有明显的竞争,因而苗木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生意做到周边城市

赶花市卖盆花年赚万元

苗圃场扩大到10多亩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

邓永和在他的园艺场里向小编介绍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初

据市园林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为止,市区已拥有54个大型苗圃场。市场竞争使单纯的苗木生意受到很大局限,邓永和便开始转向经营假山、盆景等风景石。到2004年,邓永和开始专卖风景石,并承包各种园艺工程,手下有工人20多个,生意也做到了广州、汕头等周边城市。“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思想都解放了,政策也开放,现在惠州有很多私人开办的苗圃场。”邓永和有感而发。上世纪9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越加刺激市场经济发展,惠州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更是带动了景观园林业的发展,私营苗圃场的数量大大增加。邓永和透露,近几年来,他的收入大增,一年下来,可以赚到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有好政策才有幸福生活

50岁的邓永和曾于1981年到广州流花公园拜师学艺,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1983年,他来到惠州“闯天下”。“那时候惠州只有3个政府单位开办的苗圃场,虽然政策已经允许私人办苗圃场,但政策开放了几年还是没有人开这个头。瞄准了惠州花木市场的发展潜力,20多岁的邓永和凭着一股敢闯敢干的劲,于1985年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苗圃场,以种植菊花、年桔等小型花木为主,开始了自己当老板的历程。据我了解,在惠州办私人苗圃场,我是第一个。”邓永和颇为自豪。当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滋生

小编手记

特别是1993年以后,惠州大力修建道路、整治路口,需要大量的苗木搞绿化,我也扩大规模,增加树苗种植量,还卖起了假山石。”邓永和告诉小编,南湖公园和西湖明月湾最早一批假山石就是由他的苗圃场提供的。1988年,惠州设地级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快,对花木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邓永和开始和政府单位做起了大单生意,很多单位还找上门来买苗木。“市园林局下属的园林公司就经常到我的苗圃场来买苗木。到1995年左右,邓永和的苗圃场扩大到10多亩,光菊花就有1万多盆,还请了好几个工人帮忙,到花市上做生意时要租3个档口,年利润也水涨船高,增加到几万元

走进邓永和位于市区河南岸金山湖旁的“和园”园林工程部,小编立即被形态各异的风景石和盆景吸引。正是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经营方向,邓永和把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从1985年在惠州开办最早的私人苗圃场,成为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如今20多年过去了,这个当初卖盆花的小伙子已成为一个干练的中年老板

现在,只要自己有本事,瞄准了市场做生意,发家致富不是难事。”。回顾自己20多年的创业之路,邓永和不无感慨:“当初要不是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发展个体经济,我也搞不出什么名堂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化,产生了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新的社会阶层,非公有制经济迅速成长。正如邓永和所说,个人再聪明能干,也要国家的好政策支持才能发家致富,才有他今天的幸福生活。“大河涨水小河满”,个人命运总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邓永和20多年的创业生涯就是这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策不允许私人之间的商品交易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家致富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2004年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847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