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白为佳,也有红、黄、白等色,有萝卜纹、条状透明体,石较松,脂润不足。(8)鲎箕田石是本二十世纪80年代新石种、因山形如鲎箕,故名,产于高山西北芹石村的山谷中
(9)善伯洞位于杜陵坑临溪处,清代咸丰同冶年间,寿山石村一村民善在此采石时洞塌身亡,后人称其洞为善伯洞。石质腻润,含金砂点(花生糕),色彩艳,半透明,性微坚。此后停产80年,直到1938年重新开采
(1)田黄石
(2)高山石高山石的名称,一部分直接以矿洞为名,如太极头、鸡母窝高山石等,大部分则根据色泽、纹理和质地的不同特征而取名
(14)花主坑石产于栲栲山右,石色十分丰富,常有红、黄、白、灰、绿诸色,交错于石中,肌理有条痕和层纹,性坚、质粗。似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故名思义称“花坑”
(10)迷翠寮石又名“美醉寮石”。产于都成坑山顶,古时有高士在山顶筑寮而居,得美石而如迷如醉,故而得名。石质细腻,微透明,石色多黄中带红,还有红、白、灰等色,肌理含金砂点
(3)芙蓉石芙蓉石按矿洞的名称与位置分为将军洞、上洞、天面洞、半山芙蓉石等;
高山石总的特征是:。主要品种有:桃花冻高山石、朱砂冻高山石
(13)无头佛坑石产于猴柴潭山,洞址处,古有女娲庙,后废址,清时有石农掘于此,发现一无头佛,故名
田黄石的色调还有一个特性,有些田黄石的色调表里一致,有些则表里不一,外浓里淡,一般俗称“没有熟透”,色较淡的就比较“年轻”了,时间短了。田黄石是寿山石中的极品,古有“石帝”之称。这也是简易识别田黄石优劣的方法之一,这是由于堆积时的外界条件的差异和介质性质影响所致。从明代朱元璋开始,寿山石成为御印,有“黄金易得、田黄难求”的佳话;田黄石的印章二三年内不会褪色,其他金、银印会褪色,如在北方,冬天只有寿山石的印才能盖章,其他金、银的印不能沾印泥。其黄色是在铁、锰、钒、铝等离子的渗透作用下逐渐改变了原有石质的颜色形成了黄色,故有人将淡黄色的田黄石比喻为“妙龄佳丽”
主要有绿、紫二种,色泽深浅变化不同。(4)月尾石又名牛尾石,出产于与善伯山相连的月尾山的山麓之中。月尾峰树木茂盛,青翠葱茏,犹如一位盛装的倩女。质地细润而较松,微透明或不透明,肌理中偶有白色或绿色斑点
质地细腻纯洁而稍坚,微透明,有红、黄、白、黑等色,色泽鲜艳,色界分明,肌理中有细小的结晶性条纹。(6)汶洋石属于柳岭矿脉,产于寿山村北面汶洋的漏岭,1997年发现矿苗,1998年开采,出石后以村名称之汶洋石。汶洋石的块度较大,石形多比较平整,是制作石章的理想材料,美中不足的是小裂纹较多
一、色泽丰富而艳丽,红、白、黄、黑各色俱有,或浓或淡,或纯色或数色相间,色界比较明显,色泽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
二、与都成坑石、旗降石等质地较硬的石种相比,高山石的质地稍软
主要特征:凝结脂润、细腻纯净。按色泽与质地可分为:白芙蓉石、黄芙蓉石、五彩芙蓉石、红芙蓉石、青芙蓉石、绿芙蓉石、竹头窝芙蓉石、瓷白芙蓉与半粗芙蓉石等
三、高山石的透明度较强,谓之有“灵性”,所以纹理比较明显
性坚,肌理隐现粗萝卜纹,色以白为多,尚有黄、红、灰及各色相间。(7)荔枝萃高山石产石洞位于高山北面中部,因洞口曾有株野荔枝树,石材具白色,极似新鲜的荔枝肉,故以荔枝萃作为石名,从1987年首凿起,石质特佳,为近40年高山石中罕见的优质石种
质地细腻脂润,不透明,在寿山石中韧性最强。按色泽可分为黄旗降、红旗降、白旗降、紫旗降、彩虹旗降和银裹金旗降石。(5)旗降石属于山坑石的一种,产于寿石村北面的旗降山
寿山石可分为几种类型?
质地细而微软,微透明,红、黄、白、黑色交杂,多有色点、色块及金砂点。(11)蛇匏石产地于都成坑山南面,此山的形状如同瓜匏,又相传此地古时多蛇,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