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青铜工艺

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青铜工艺

整个器形轮廓呈连续的柔和曲线。西周及春秋时代青铜器的新变化,首先是器形类别减少,爵、觚、斝、卣、盉等酒器,鬲、方鼎等烹煮器,都已消失不见,这一时代最常见的鼎和壶都出现了新的样式。鼎之形制较小者(如共王时的颂鼎),鼎腹侧影轮廓接近半圆形,鼎足上下粗,中间稍细,似动物之足。鼎之形制较大者(如厉王时的大克鼎),敛口,侈腹,鼎腹的侧影扁而方,鼎足上半作兽面装饰

东周春秋时代,地方性的经济和政治中心不断发展。代表着周朝文化的青铜器,西周多是王室及王臣之器,到了东周则王室王臣之器罕见,而诸侯列国之器极其盛行,反映列国在政治上走上独立发展的趋势。战国艺术的新风格已在逐渐酝酿中

此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上的特点,其造型,如前所述,轮廓线多是柔和优美的曲线并有适当的比例关系,表现了新的创造。其他尚有重环纹、垂鳞纹。铜器上的装饰花纹简易,纹样多窃曲纹、环带纹和双头兽纹。又有写实意味的蛟龙纹。此时期的花纹组织,更多利用简单的重复所构成的二方连续。可以看出窃曲纹和双头兽纹都是殷及周初流行的饕餮纹和夔龙纹的变化,按图案规律重新组织而成

一九二三年出土于河南新郑的立鹤方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壶,壶身遍布蟠曲龙纹,两旁有镂空的龙形双耳,壶下伏有双兽,壶口有双层莲瓣中央立一鹤,展翅欲飞工艺非常精湛,反映了春秋大变革时期的时代风貌

此时代青铜器的另一特点是产生了很多大型的铜器,如大克鼎高九三厘米,重二○一·五公斤;虢季子白盘长一三七·二厘米宽八六·五厘米,高三九·五厘米,重二一五·五公斤。大型铜器的铸造,长篇的铭文,以及铜器器身的变薄,这都显示了冶铸技术的进步。往往有丰富的长篇铭文,如散氏盘(厉王时器,三五七字)、毛公鼎(宣王时器,四九七字,最长的铜器铭文,大克鼎、颂鼎、虢季子白盘的铭文都具有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西周及春秋时代(约公元前一二○○——前四七六年)的青铜器中,具有成熟的西周风格的作品最有代表性,这些铜器大半制作于西周晚期(约公元前九○○——前八○○年),即共王至宣王时期

有耳的壶发展的结果,代替了卣和觯,成为此后一种主要的铜器(如共王时期的颂壶)。食器中西周时代新出现了盨(如厉王时期的克盨),和东周以后新出现的簠,都逐渐代替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9348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