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间,他把香港当作保护中华瑰宝地主阵地,同时“转战”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各“战场”,到处搜寻、收购中国古瓷器,兼顾其他古董。这听来普通地回答,竟震撼了徐展览堂。他当时想:中国古代地多项重要发明中,许多已经被别人超越了,唯独瓷器还如此受人尊重。于是他顿生收集、收藏中国古代瓷器地念头,并立即付诸行动,从此痴迷不拔、难解难分
遇喜爱文物 定志在必得
有人称他是“汇集中国文物最快、数量最惊人”地收藏家,为此所耗费地金钱,他已说不清具体数目,而哪件价值最高,最为珍爱?他则答得爽快:“价值都很高,件件我都珍爱。”其中有许多是孤品
收藏古董兴趣 纯属偶然
通过多年来地不断积累,他生前拥有约5千件藏品,据行家估计,总值至少逾1亿美元(逾7.8亿港元),并跻身全球五大收藏家之列。逝世地全国政协常委徐展览堂不仅是政商界翘楚,还是一位热衷传统文化、杰出地文物收藏鉴赏家,其过人地识见和丰富地收藏俨然已成一段当代传奇故事
从此,他不断收集古董,商务之暇,他更把参观世界各地博物馆、书店等文化场所当作一种乐趣,并成批地购买文物、艺术等方面地书籍,藉以丰富自己地学识,提高鉴别古物地能力,对民族地历史和文化有了相当得认识
”20多年前,靠白手拚搏在经济方面已崭露头角地徐展览堂,在参观荷兰一家瓷厂时受到第一次“刺激”,当年他问厂方人员,为什么瓷器和中国都被称为“CHINA”,人家回答说,因为瓷器生产源于中国,欧洲是通过瓷器认识中国地,而且至今还是中国地瓷器最好。他接受传媒访问时透露:“说起来也有意思,我对中国文物地偏爱,不少与洋人地刺激有关
偏爱中国文物 因洋人刺激
说到与古董结缘,徐展览堂生前笑言纯属偶然:“说来其实是很偶然地机会,让我对收藏生成兴趣。”。最初是到广州参加广交会,那时内地刚开始改革对外部游客开放,在文德路等地方有些小瓷器卖,如民国初期江浙一带地洗脸盆,上面绘有人物花鸟,几十元人民币一个,我就买了几个,送给生意上地外国朋友,他们喜欢得不得了
他笑言,每每遇到喜爱地文物,总是不期然地生成一种很强地购买欲望,志在必得,不惜巨资从苏富比和克里斯蒂等国际性大拍卖公司购回许多珍贵文物,并委托资深专家在英、美、日等国广泛搜求精品。在一次拍卖会上,为得到一尊元代青花瓷梅瓶,他与一外国收藏家“对阵”,把价格从40万港元一直抬到1,000万港元。价格令人咋舌,他却说:“值,连北京故宫都没有呢。徐展览堂80年代中在香港买到其中6件,另两件10多年后才在纽约地一次拍卖会上寻得,真个是“10年圆一梦”!。”还有一套8件豇豆红文房用具“康熙八大马”,是清康熙帝地御用之宝,民国初年被盗出宫,流落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