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知识 / 秋至太白游记

秋至太白游记

夕阳西下时,高山区偶见七彩光环,瞬息万变,光环随人动,人在光环中,宛如海市蜃楼,奇妙无比,令人赞叹不已。随着温度的下降,我们不停地往身上加衣服,上到拔仙台西北侧崖壁上的一个冰洞时,大家已把所有准备的衣服都穿在身上了。它的中低山区四季分明,高山区冬长夏短,寒冷期9个月,天气变化无常。太白山高下悬殊,按气温自下而上分布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5个气候带,素有“一日经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夏季最高气温20℃左右,日平均气温5-10℃,是消夏避暑的好去处。百里春花秋月路,四季风光一日间。” 一路走来,笔者对此有了切实的感受。有诗云:“早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那一时刻的感觉是阴冷潮湿,寒气袭人,但目光到处,冰柱、冰塔、冰台,晶莹剔透,令人惊喜,也让我们忘掉了寒冷。此时,一阵云雾缭绕,大家恍然神人一般

此时此刻,脱凡超俗之感油然而生,思古怀幽之情悄然而至。鸟儿在耳边鸣唱,秋虫在溪边弹琴。而或乘坐缆车在林间穿行,远眺山岭青翠,层峦叠嶂,飞瀑流泉,风光宜人;近看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莺飞燕舞,风光诱人。漫步园内,踩着如茵的绿地,林海茫茫,浓阴匝地,灿烂的阳光透过如伞的树冠,金黄的光斑洒满蜿蜒的小径;呼啸的山风掠过树梢,遥远的呼吁声在林中回荡。太白山区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达到每立方米15000个,是游客进行森林浴的“天然氧吧”。脚下,古道蜿蜒、曲径通幽。1992年7月,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式对游人开放,它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国家森林公园

太白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中华名山。历代帝王对其封王加侯,文人墨客的足迹更是遍及太白山,留下了大量赞美太白山景色的绝妙诗篇。自隋、唐以来,李白、杜甫、韩愈、苏轼等名人学士曾多次登临太白山,吟诗作画,“太白泼墨山”便传说为李白作诗之处。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人称“药王”,长年隐居太白山中,研究中草药为民治病,山中至今还遗留有他采药走过的栈道及捣药的碓窝。夏商时称“物山”,周代称“太乙山”,至魏晋始称“太白山”。自隋唐以来,“关中八景”就令人心驰神往,其中的“太白积雪六月天”,自唐至今载誉华夏。中胜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中、高山区集中分布有太白红杉、巴山冷杉、牛皮桦、红桦、栎类原始森林,尤以海拔3000米以上的太白红杉林为秦岭特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其树干尖削,树冠“旗形”,虬曲多姿,宛如天然盆景,极具观赏价值。金秋季节,霜林红叶,野果飘香,远处的山巅白雪皑皑,游人如身临仙境。太白山原始森林广布,具备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其典型清晰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谱景观绝无仅有。而由于山地气候、土壤和海拔高度等自然要素的差异,太白山自下而上有序地分布着栓皮栎、锐齿栎、辽东栎、红桦、牛皮桦、巴山冷杉、太白红杉和高山灌丛草甸8个垂直景观带,色调分明,绚丽多彩,景色各异。当地植被区系复杂,起源古老,残存有许多孑遗植物,森林植物群落多样

水面上不时掠过的白顶溪句鸟小鸟,飞行敏捷,鸣声啾啾,见人不惧,飞临水面,衔取湖中草叶,当地人称其为“净池鸟”或“净水童子”。海拔3767米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似一个不规则三角形锥体,孤高峥嵘,参天入云,三面陡峭,雄险无比。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6个高山湖泊,是远古冰川遗迹。台顶宽阔平坦,向西南倾斜,西宽东窄,面积约8.4公顷。登上太白山,拔仙绝顶、千年冰洞、天池明珠、冰川奇石、太白积雪、垂直景观、平安云海、斗母奇峰、七彩幽静、铁甲古树等景观就一一呈现在了我们眼前。登顶远眺,使人顿生“一览众山小”之感。台上有封神台、雷神殿。一路走来,沿途吸引着我们注意力的还有那些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角峰、刃脊、槽谷、石海、石河、石环、石玫瑰、冻融岩柱等,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如禽若兽,似人若仙,令人目不暇接,浮想联翩。冰斗湖、冰碛湖、冰蚀湖,湖面平静,碧波荡漾,清澈凛冽,洁净无杂,印月映日,呈串珠状排列于拔仙台南北,被誉为“高山明珠”、“太白天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9644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