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景观 / 养心殿

养心殿

北墙正间上悬雍正帝御笔“中正仁和”,东西次间悬乾隆御制文匾。正殿面阔7间(36米),进深3间(12米),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间和西次间、西稍间前出卷棚悬山顶抱厦,正中三间为一敞间,正中偏后设地平,上设楠木宝座和屏风,座后卫掌扇一对。屏风后又两垂帘小门,曰恬澈、曰安敦。北墙设书隔,东西按墙壁与东西暖阁相隔,墙南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暖阁

明间开门,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东西配殿清代无殿名,雍正以后设佛堂于此,是皇帝专用佛堂。前殿东配殿,明建,面阔五间前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初名为“覆仁斋”。西配殿规制同东配殿,,初名“一德轩”

后殿西耳房为“燕喜堂”,明建,初明“臻祥馆”,雍正时,无殿额。同体顺堂,为妃嫔所居。咸丰赐名“平安室”,光绪时改今名

作者:佚名

面阔5间,前出廊,东与东围房相接,黄琉璃瓦硬山顶,为皇后所居。咸丰赐名“绥覆殿”,后改为“同和殿”,光绪时改今名。后殿东耳房为“体顺堂”,明建,初明“隆禧馆”,雍正时,无殿额

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日新”。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正间额曰“乾元资始”靠北墙为一炕,正间南为穿堂与前殿正间相连,成工字殿。西梢间为“华滋堂”内设床,西次间为南窗下设通炕,北墙设雕龙柜。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穿过养心殿正间“安敦、恬澈”二小门为穿堂,直通后殿。后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代曰“涵春室”,清代无殿额

后“随安室”匾移到了东小室寝宫床上。南室靠窗为一通炕,东壁西向为前后两重宝座,是清末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地方。“寄所托”原为后室之中室,清末改为“寿寓春晖”。东暖阁就是东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向前后两室,以隔扇分割。东暖阁西南原有御笔“明窗”,为皇帝每年元旦开笔之处。北室虚分东西两室,东1间小室无窗,靠北墙为床,为皇帝斋戒时的寝宫,此室有仙楼,原为供佛处。西室靠北位窗,西小间北窗下设宝座,有匾“随安室”、“寄所托”等,为皇帝御笔

整个院落分前院(养心殿前殿)和后院(后寝殿)。绕过照壁是养心殿的正殿,也是第二进院落,南北长63米余,东西宽近80米,面积5000平方米。歇山琉璃门楼,进门为木照壁,牌楼式,中间为隔扇门可开启,但是平时不开只有皇帝进出养心殿的时候才开。南面正中为养心门,南向

雍正为康熙守孝位于此,孝期满后,于是移居于此,从此成为政治中心,乾隆时大加装饰和改建。顺治时皇帝住在养心殿,并死于养心殿,康熙时设造办处于此。西六宫南,由于从清雍正帝后为历代皇帝的寝宫,所以很受关注。养心殿,明代建造,清重修

为妃嫔等待侍寝时的临时用房。东西耳房外有东西向的围房,6间前出廊。北接小房2间,与前殿东西配殿后围房相连

进门正对面为黄色琉璃照壁,其后为养心殿第一进东西横长的院落,院内西侧、东南、东北墙根下为连檐通脊的廊房共34间。乾清宫前西出月华门,为东一长街,门正对面为琉璃随墙门——遵义门,又称膳房门。建于乾隆15年,为太监的值房

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西暖阁就是西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前后两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为保密,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为乾隆39年添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1983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