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施肥浇水
对播种时按晚茬麦的要求适当增加了播种量并底施了足量的氮肥和磷肥的晚茬麦田,返青期不宜进行追肥和浇水,可精细锄地,以保墒增温,促进植株根系和分蘖生长,等到了起身期再进行肥水管理。对基本苗较少、个体较弱的晚茬麦田尤其是未施基肥或基肥不足的麦田,应在小麦返青期每亩追施10~15公斤尿素,以促使弱苗转壮。需要注意的是,进行此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应根据麦田群体大小来定,群体偏小的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群体适中的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群体偏大的在起身后期至拔节初期追肥浇水。三类苗麦田的管理应以促使弱苗升级为主攻方向。在墒情适宜的条件下,返青期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影响植株的根、叶和分蘖生长,可在精细锄地的基础上根据苗情、地力和底肥的施用情况分类管理
从当前我省各地开展的苗情调查汇总情况看,小麦长势总体上不如往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每亩可用25%粉锈宁75~100克对水30公斤,搅拌均匀后在田间喷雾。由于去年冬天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纹枯病、白粉病易发生,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在防治病害的同时还应注意防治蚜虫和红蜘蛛,每亩可加对40%氧化乐果75克
化学除草
一类苗群体合理,个体发育良好;二类苗群体略偏小,个体发育略差;三类苗一般是晚茬麦,苗小,分蘖少或不分蘖,个体发育差,群体亦较小。一是苗情普遍较差。据统计,全省7276万亩小麦,一类苗麦田为1288万亩,二类苗麦田为2867万亩,三类苗麦田为3121万亩。由于晚播和抢时播种,整地质量差,有机肥施得少,加上小麦播种出苗阶段温度低,积温不足,影响了小麦的正常发育,导致今年小麦苗情普遍较差,一、二类苗减少,三类苗增多
总体长势较差
对猪秧秧、野油菜、米蒿、荠菜等杂草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麦草净进行防除;对野燕麦发生严重的地块可用6.9%的骠马进行防除。由于去年播种晚,多数地块冬前未进行中耕除草,预计2月中下旬杂草会大量发生,所以要适时搞好化学除草,具体的时间以气温稳定在10℃~15℃时为宜。化学除草是一项投资少、效果好的增产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施药时应掌握好用量和时间
防治病虫害
肥力一般或底肥没有施足的旱地麦田,应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趁墒情较好借墒开沟追肥。对冬前苗量过大、土壤肥力较高的旱地麦田,可在起身至拔节期趁下雨时酌情追肥。无浇水条件的旱地麦田,春管要以保墒增温为主
二是苗质较弱。据调查分析,目前全省小麦平均叶龄为4.17,比去年少0.63;平均亩穗数为45.48万,较去年减少3.33万;亩基本苗较去年增加2.47万,达到20.16万;平均单株分蘖2.04个,较去年减少0.47个
此外,麦田草害发生也较重,部分麦田杂草每平方米在30株以上,最高达200多株。去年11月,一些地块就发生了条锈病,为历年罕见。此外,纹枯病也提早大面积发生。由于麦田土壤湿度大,目前我省麦田病虫害发生早且重。四是病虫害和草害发生早且面积大。据周口市调查,小麦纹枯病病田率达到80%以上,病株率达20%
对土壤肥力中等偏上或较高的地块,应在拔节前后结合浇水重施拔节肥。对一类苗麦田,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防止旺长、促苗转壮上,返青后不追肥也不浇水,先精细划锄,待进入起身后期至拔节期再追肥、浇水
在保证群体结构适宜的基础上,将此次肥水管理的时间向后推迟,不但能调节小麦株型结构,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粒重,增加产量,而且还可提高强筋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稳定时间,改善其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对二类苗麦田,返青后先精细划锄,待进入起身期后再进行肥水管理,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可在拔节期再追肥、浇水
中耕增温
有的麦田因抢时早播,来不及施底肥或底肥施得太少,麦苗较小,个别地块出现缺肥症状;部分麦田播量偏大,基本苗偏多,后期很可能发生倒伏现象;部分早茬麦田土壤板结严重,已影响到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由于播期拉长,目前我省麦田苗情差异较大。三是苗情差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