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用20%的吡虫啉WP防治温室白粉虱,2500-5000倍液防效十分良好,药后3d防效90%以上,1周后防效保持在80%以上,药后15d防效仍然保持在75%以上,无论从高效还是从持效上看,吡虫啉都显著优于常规药剂20%甲氰菊酯EC(商品名称灭扫利;EC为乳油,下同)。长期以来,温室白粉虱的防治主要靠化学农药,抗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常规杀虫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显著降低,寻找新型高效的替代药剂,已成为温室白粉虱防治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温室白粉虱是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害虫
目前防止和减缓吡虫啉抗性产生的方法主要有:(1)合理利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防治手段,从根本上减少化学药剂的用量;(2)与其他药剂混用或轮用;(3)充分优化吡虫啉的使用剂量和时间,尽量使用药剂的有效剂量,减少亚致死剂量导致轻度抗性产生的可能性
4吡虫啉对介壳虫的防治
6谨防害虫对吡虫啉抗性的产生
浙江、山东、贵州等省用10%吡虫啉WP5g/667平方米可以很好地防治小麦蚜虫混合种群,药后1d防效就达到90%以上,3d后达到98%以上,95%以上的持效期15-20d;10%吡虫啉WP2000-3000倍液喷雾可以很好地控制棉蚜的发生,90%以上的防效期可达25d以上;种子处理时,50kg棉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0-600g拌种,可以高效控制棉花苗期蚜虫的发生,35d后防效仍然保持在80%以上。对大豆、油菜、烟草蚜虫的防治,10%吡虫啉WP10-15g/667平方米防效显著,3d后防效达到99%以上,7d后防效达到100%,防效在95%以上的持效期超过15d。吡虫啉有效剂量1.0g/667平方米防治甘蔗绵蚜,施药后3d防效达到99%,30d后药效仍然保持在100%。吡虫啉对抗性棉蚜有特效,有效剂量3.0-7.5g/公顷喷雾处理,1周后防效达到90%以上,与有效剂量90g/公顷久效磷相当,而持效期远高于后者;吡虫啉可以很好地防治棉花伏蚜,解决了棉蚜防治的另一个难点问题,10%吡虫啉WP10-20g/667平方米防效达90%以上,持效期长达1个月,施药1次就可以控制伏蚜的为害。吡虫啉对菜蚜、玉米蚜、高梁蚜、萝卜蚜和甘蓝蚜都有很好的防效,有效剂量1.0-2.5g/667平方米,3d后防效90%以上,85%以上的防效期一般可达25d以上。对苹果黄蚜、梨黄粉蚜、柑橘蚜、石榴蚜等果树蚜虫的防治,啉虫啉效果良好,有效剂量0.5-1.5g/667平方米喷雾,3d后防效在90%以上,80%以上的持效期长达35d
吡虫啉(im idaclopr id)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杀虫剂,高效、广谱、内吸性好、残效期长,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杀虫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
2吡虫啉对叶蝉的防治
湖南省用10%的吡虫啉WP防治褐圆蚧,20-30g/667平方米防效高达80%以上的持效期在20d以上,明显好于扑虱灵和氧乐果。河北省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防治柿树真绵蚧,用药1周后的防效达到90%以上,显著高于氧乐果。浙江省用40%吡虫啉WP(大拇指)4000倍液喷雾防治,对柑橘园矢尖蚧防效最高时可以达到98%,高于90%的持效期达25d以上,同时可以兼治糠片蚧和褐圆蚧,防效明显高于扑虱灵和40%乐果EC。安徽广德和江苏东海研究表明,吡虫啉可以很好地防治板栗介壳虫,包括栗链蚧和栗绛蚧(板栗球尖蚧)等,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500倍液最高时防效达到99.0%以上,持效期15d以上
5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治
国外抗药性监测发现,同翅目昆虫烟粉虱、银叶粉虱、灰飞虱、桃蚜、烟蚜等的田间种群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或抗药性,给吡虫啉防治同翅目害虫敲响了抗药性的警钟。为了防止或减缓害虫对吡虫啉抗性的产生,必须合理使用吡虫啉,避免或减少目前广泛存在的吡虫啉滥用、单一使用等不合理用药现象
介壳虫是为害果树的重要害虫,种类很多,尤其在柑橘园普遍发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介壳虫已经上升成为果、林和观赏植物的重要害虫,为害严重的种类主要有吹绵蚧、红蜡蚧、矢尖蚧、桑盾蚧等。介壳虫除了为害果树外,还可以为害茶、桑、核桃及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植物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吡虫啉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于1991年投放市场,现在已在超过80个国家的60种农作物上使用。自1996年以来,吡虫啉的生产一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吡虫啉对同翅目害虫有十分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主要防治同翅目害虫,包括飞虱、叶蝉、粉虱、蚜虫、介壳虫等。本文就吡虫啉在中国防治同翅目害虫主要种类的应用进行综述。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吡虫啉,1992年生产登记
1吡虫啉对稻飞虱的防治
近年来,稻飞虱的化学防治在应用常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基础上,昆虫生长调节剂扑虱灵和高效神经毒剂吡虫啉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后者,因其高效、持效、广谱特点,成为飞虱防治的当家品种。对这几种稻飞虱的防治,一直是以化学防治为主,抗药性监测表明,它们对常规农药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黑尾叶蝉在水稻田中常与飞虱混合发生,吡虫啉在防治飞虱的同时可以兼治。湖北省用10%吡虫啉WP(大功臣)10-20g/667平方米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防效也十分显著。而相同药量的甲胺磷持效期仅1周;相同药量的扑虱灵,其防效显著低于吡虫啉,速效性更与吡虫啉存在显著差距。浙江省1994年用吡虫啉防治稻田叶蝉混合种群时,发现10%吡虫啉WP10g/667平方米的剂量可以有效防治叶蝉的发生,而且持效期很长,用药30d后的防效仍然在95%以上。黑尾叶蝉是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电光叶蝉是水稻瘤矮病、橙叶病的媒介昆虫;小绿叶蝉是为害茶叶的重要害虫。广西桂林用10%吡虫啉WP35g/667平方米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防治后3d药效达93%以上,而且持效期15d以上,40d仍然能有效地控制小绿叶蝉发生。河北省用进口的10%吡虫啉WP1g对水灌根,防治葡萄二星叶蝉,控制效果良好,1周后防效达98%以上,持效期可达20d以上
3吡虫啉对粉虱的防治
如1997年长江和江淮流域三代稻飞虱特大发生,吡虫啉在安徽黄山市等部分杂交稻和大面积粳稻上应用,发挥了显著的控害效果,平均防效达96%。吡虫啉0.5-1.0g/667平方米可以很好地防治3种稻飞虱,防效在90%以上,持效期25d以上,明显高于相同药量的常规农药和25%噻嗪酮WP(商品名称扑虱灵,下称;WP为可湿性粉剂,下同)。吡虫啉可应急防治稻飞虱的高龄混合种群,这是优于扑虱灵的突出特点之一。在8月下旬稻飞虱虫量提高(每百丛若虫10000头左右)且以高龄若虫为主的田块,吡虫啉防治效果仍达85%-90%,大大减轻了为害损失。吡虫啉防治稻飞虱,可以主治主害代,同时有“治前控后”的作用
浙江省用10%吡虫啉WP2500-10000倍液防治黑刺粉虱,用药后5d防效96%以上,药后20d防效保持在94%以上,药后30d防效仍然保持在90%以上,明显高于常规药剂水胺硫磷(40%EC)和氧乐果(40%EC)。黑刺粉虱是为害相橘的主要害虫,多年来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致使黑刺粉虱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
烟粉虱,在北方地区每年发生10代左右,世代重叠严重,以成、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其中为害较重的有棉花、玉米、大豆、青椒、黄瓜、番茄、油葵、白菜等。对烟粉虱的防治,用10%吡虫啉WP(大功臣)1500倍液喷雾,防效为90%的持效期在20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