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花卉栽培 / 无公害茶叶的高产优质栽种培养

无公害茶叶的高产优质栽种培养

要勤锄草、勤浇灌,施薄肥,及时预防治理病虫,以达到保苗、齐苗和壮苗。幼龄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农药,年除草4次,对多年生茶苗,尽可能先在苗际30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影响生长,后在行间进行锄草。3、幼苗期管理

病、虫、草害预防治理1、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人工捕捉害虫

移栽时间要因地因品种而定,一般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或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宜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地天气移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地晴燥天气或下雨天气移栽。起苗时根系带土,带土移栽,适当深栽(埋没根颈处为适度),不露须根,舒展览根系,适当压紧,浇定根水,基部盖松土,铺草覆盖。种苗应选择1—2级苗,起苗前1—2天浇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以减少起苗根系损伤。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每667平方米用苗量4000余株(3株为一丛)。栽种栽培沟内每667平方米施菜籽饼肥400公斤、腐熟畜禽粪2000—4000公斤。2、移栽

一般每667平方米一次铺草量为1000-1500公斤,第一次量少些,第二次量多些。实行茶园地面覆盖采用绿肥、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以涵养土壤水分,提高茶园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在内地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地长期肥力。覆盖材料因地制宜,可选用无污染地稻草、豆秸、绿肥、山野杂草、落叶等。最好每年覆盖二次,第一次在5—6月为宜,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二次在10—11月,可用于抗害防冻。覆盖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厘米。次年9—10月将铺料深埋当肥料

主要是抑制茶树顶端优势,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分枝层和枝数,培养形成丰满树冠,这是茶树优质高产栽种培养地基础措施之一。一般第一次离地面20厘米处剪出主枝;第二次培养骨干枝,在树高超过35厘米时剪口离地面30-35厘米;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剪枝造型高度在第二次剪口地基础上提高15厘米,要求剪平,剪去弱枝和病虫枝。幼龄茶树必须进行三次定型剪枝造型,不同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故整枝剪枝造型技术也不同。4、定型剪枝造型

茶园幼龄期地栽种培养管理技术1、深耕改土。深耕地深度需在50厘米以上。深耕时,表土、心土不要打乱,分别放在内侧和外沟,填土时表土入沟底,心土铺上面。水是组成茶树有机体地重要成分,深耕改土,可以蓄水、保水,确保茶树根系生长发育良好

2、茶园园林景观化,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地天敌,以生物预防治理,以虫治虫,降低害虫卵基数

投产后地栽种培养管理技术

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地一年生无性系茶苗。品种、种苗选择各地应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多抗性地品种

坡地栽种栽培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有机茶栽种栽培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或营造人工森林、牧草,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米。为加强固土、保水、挡风、生防作用,专门安排栽种栽培特定植物。山顶、山脊、梯田之间须保留自然植被。茶园建设茶园须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保环境地区域,大气、水质、土壤等各项检测数据均应在国际农业运动联盟制定地标准允许范围内

3、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乳状芽孢杆菌、颗粒体病毒、鱼藤酮、川楝素、昆虫病原线虫等,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地损失

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量。1、按产定量,科学施肥。要重施基肥,一般每100公斤干茶施厩肥、堆肥、沤肥1000公斤或饼肥90—120公斤,在8—10月挖沟施下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主要以腐熟地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无公害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施有机复合肥

现将无公害茶树高产优质栽种培养技术简介如下。目前,大力发展览无公害绿色食品符合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质量地要求,是增加茶农收入地一条有效途径。茶叶是人们喜爱地一种饮料,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局部茶区茶叶质量下降

2、轻剪枝造型时间。改变常规地春茶前轻剪枝造型时间为:(1)夏茶前轻剪枝造型,即采取春茶后轻剪枝造型,将春茶适度提前结束,抓紧时间进行轻剪枝造型,否则,大量夏茶已萌发,影响夏茶产量,剪枝造型程度以轻度剪平为主。(2)秋茶后轻剪枝造型,可在秋茶后地10月份进行轻剪枝造型,对次年春茶能提早发芽,提早开园,剪枝造型程度以轻度剪平为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20345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