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肥抗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全生育期240–255天,在每亩1.2万株密度下,株高1.65米左右,―次有效分枝8–9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00个左右,每角粒数24.8粒,千粒重3.0克。芥酸含量0.36%,硫苷含量22.57微摩尔/克,含油量42.56%
宝杂油一号于1999年9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越冬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幼茎紫红,心叶紫缘黄绿,深裂叶,叶缘钝锯齿状,顶裂叶圆大,叶绿色,花色黄,大而侧叠,匀生分枝,与主茎夹角小,角果斜上生
需肥量少,熟期适宜:在同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比中油821减少4–6斤,折碳铵30–40斤
抗逆性强:该品种抗倒伏、冻害和抗霜霉、白锈病能力均比中油821强,品试、区试和示范种植均未发生倒伏和霜霉、白锈病
宝杂油一号
黄杂一号
品质优、含油量高:商品油菜籽芥酸低于2%,硫甙低于30微摩尔/克,达到国际双低标准;该品种籽粒饱满,含油率不低于43%,一般为43.6–45.8%
适宜区域:适宜于黄淮流域、长江流域及北方冬油菜区种植
同年在河南安阳试种,平均亩产208.6公斤,最高亩产达237公斤。抗寒耐旱性强,丰产性好,成熟早,品质优。2000年在关中、渭北旱塬示范种植,亩产207.0–246.9公斤。秆硬抗倒,生长势强,春发快,开花早,落黄好。较耐菌核病,轻感病毒病。特征特性:该品种甘蓝型,半冬性,中早熟,全生育期240–250天。芥酸含量为0.29%,含油量40%
该品种是继蜀杂六号后四川省第二个通过审定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高产、稳产、优质、抗性强、需肥少、出油率高、熟期适宜
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株高190–210厘米,有效枝高40厘米,在亩植6000株时,一次有效分枝10个,单株角果数600个,角粒数16粒,千粒重3.5克
适宜区域:适宜于陕西关中灌区、渭北旱塬,晋南运城地区,陇东南,豫北地区,山东西南及黄淮流域生态条件类似地区种植
秦优7号
该品种育种技术于199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育成的世界上第一个黄籽杂交油菜。1996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开花集中,灌浆快,成熟早;耐寒耐旱,较耐菌核病。特征特性:该品种甘蓝型,半冬性,全生育期黄淮区为243–258天,长江流域为236–241天。含油量42%–45%。高产、抗逆性强、含油量高。杂交种子呈黑色,收获后的商品油菜籽呈五花籽,有黄籽、土黄籽和黑籽,黄籽外显率50%左右。由于黄籽皮薄,含油量高,榨出油清澈透亮,商品性好
适应地区及产量水平:适宜黄淮流域冬油菜区和长江流域两熟栽培区种植。大田生产一般亩产150–200公斤,高产田可达250公斤以上
蜀杂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