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防治病虫害:间作期间因气温高、雨水多,易受蚜虫和霜霉病为害。播西瓜前10天,在预留空带再开沟施肥,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左右,饼肥19公斤。伸蔓后再用压蔓、整枝、控水等措施,抑制尖端生长,防止徒长,为坐瓜打下基础。(5)小麦收获后的西瓜管理。主要抓好浇封冻水、起身水、孕穗水、灌浆水和重施拔节肥等措施,每亩施拔节肥尿素不少于30公斤。1.种植方式(1)播种冬小麦前,把套作地块整成大小相同的畦,大畦宽1.2米,小畦宽0.7米。小麦套作西瓜比单作需肥量大,应施足底肥。结合深翻亩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60一75公斤,碳酸氢铵40—60公斤,深翻后耙平,按规格整成平畦。(3)以1.2—1.3米为一带作畦,大畦宽0.67—0,7米,小畦宽0.5—0.55米。(2)整地施肥。麦田套作西瓜是通过套作提高土地生产率、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达到土表细碎、平整。然后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在大畦内播种6行冬小麦,翌年4月底至5月初(一般在麦收前30—40天,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可适当错后播种)在小麦行间预留畦内套种一行西瓜。西瓜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中熟品种,如新澄一号、郑杂五号、郑杂七号等,以缩短麦瓜共生期。②肥水管理:在坐瓜期一般追肥3次,浇水6-8次,第一次追肥在西瓜长到鸡蛋大小时,每亩追尿素10公斤,或硫酸铵15公斤,磷肥15公斤,结合浇水进行追肥;第二次追肥在果实膨大前期(即西瓜果实褪毛后20天左右),亩施尿素10公斤,磷肥20公斤。小麦亩穗数应保持在37万以上,西瓜密度在700株左右。将肥与土混合均匀后,平沟留背,并结合浇麦蓄水,而后松土,保墒待播。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促瓜根壮苗,天旱时浇一次保苗水,开花时适时去杈和人工辅助授粉。大畦内播种6—8行小麦,翌年4月中、下旬在阳畦内用纸筒营养钵育西瓜苗,5月中旬带钵移入小畦一行西瓜。(3)套种前的冬小麦管理。而后浇一次透水,待水下渗后整成畦面宽40—50厘米的小平畦待种,(2)以1.7米为一带作畦,大畦宽1.2—1.3米,小畦宽0.4—0.5米。防治蚜虫,可用75%的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或40%的乐果1000倍液喷雾;防治霜霉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800倍液等。当西瓜蔓长60厘米左右时,在西瓜行间支1—1.2米高的架,把西瓜蔓绑在支架上,进行高架栽培。共生期间,西瓜除应及时间苗、定苗、划锄松土和防治蚜虫,在定苗后结合给小麦浇水,追一次壮苗肥,每亩追施尿素5—6公斤,或复合肥5公斤左右,使苗由弱转壮,茎迅速生长,叶面积迅速增大。西瓜株距30—50厘米,每亩约种700一1100株。为了确保瓜苗健壮,播西瓜前要先在小畦内挖30厘米深和宽的沟,每亩集中沟施(或穴施)600—1500公斤优质农家肥和磷酸二铵20—25公斤,并与土壤混匀。在水浇条件轻差的地块,首先要保证起身水和孕穗水,结合浇孕穗水给西瓜畦浇足底墒水,以保证西瓜适时播种或移栽。据河北省武强县和山东莱阳县农民的种植经验,在中上等地力的地块,实行小麦套作西瓜,一般可产冬小麦300公斤左右,西瓜3000—4000公斤,高产地块可达5000公斤以上。这种种植方式在土质肥沃、水浇条件较好的冬小麦产区均可使用,在北纬37度以南等无霜期较长的冬小麦产区,小麦后茬的西瓜行间,还可以间作高粱、玉米、谷子等高秆作物,可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入。在此期间要保持土壤不干,一般每隔3天浇1次小水,以保证果实膨大需水,增加果重;第三次追肥在采收前10-15天,进行叶面喷肥,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3-4天隔1次,每次亩喷溶液75-100公斤,达到叶片全润湿即可,连续喷2-3次,以保证果实正常成熟,提高果品质量。要求留中节位、梗粗大、子房大而长的幼瓜。在大畦种6行冬小麦,每3行小麦行距33—35厘米,翌年4月中、下旬在阳畦内用纸筒营养钵育西瓜苗,5月中旬在麦行预留小畦内栽两行西瓜。小麦播种前施足底肥,适时播种,每带种9行小麦,第二年4月底至5月初在西瓜预留空带中间点种1行西瓜。小麦采用中矮秆早熟品种,如津丰一号等。河北省赵县的种植经验表明,这种种植方式,虽小麦占地较平作减少四分之—,但由于其营养条件好,相对边行多,通风透光,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应提高,平作小麦与间作小麦地块的小麦亩产量相差13.9公斤,而间作地块每亩多收西瓜2800多公斤.2.栽培拉术要点(1)选用早熟品种。(4)小麦与西瓜共生期的西瓜管理。留瓜数的多少可根据整枝方式和地力情况确定,一般单蔓式整枝的留瓜1-2个,双蔓式整枝的每蔓留瓜1个。除此之外,还应抓好以下三点:①确定适宜的坐瓜位和留瓜数:第一胎生的瓜小皮厚品质差,应选留第二或第三胎坐瓜位留瓜。(4)以2.4米为一带作畦,其中小麦占地宽1.3米,西瓜畦占地宽0.6米
麦田套作西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09/20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