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要想让海派书画在艺术市场上保持持续的上升势头,要做的事儿还不少。如,全国至今没有收藏陈列海派美术作品的博物馆,人们无法饱览海派大师名家的精品力作,无法领略他们曾经抵达的艺术高度,未能给进一步的学术梳理奠定足够强大的实证基础,在公众尤其收藏家心中建立强大的信心
历史老人筛选
缺乏这两大杠杆的作用海派美术的市场表现依然是底气不足的。同时,国内甚至是海派美术的诞生地上海,尚未形成足够强大的收藏群体,尤其企业收藏,专题性地、系统性地对海派美术作品进行大手笔的收藏
吴昌硕的《十二花卉屏》日前在北京拍出了1650万元的天价,让许多喜欢海派书画的收藏家感到兴奋,似乎因此看到海派书画的市场表现终于走出了低人一头的窘态
来源:东方网-新民晚报林明杰
谢稚柳、唐云、朱屺瞻、关良等已故海派名家的作品都成倍乃至数倍涨价。今年春拍不仅让吴昌硕创造了奇迹,也让林风眠《集锦》的小册页拍了418万元,黄宾虹0.6平方尺的小画拍了70多万元,程十发的《花卉书法》册页拍了66万元……一件两年前开价100万元还未能成交的吴湖帆山水,这次拍到了300多万元。还有大量海派小名家也成了大热门
名家成为热门
他们的作品在拍卖场被拍到上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并不鲜见,海派先驱大师如任伯年、吴昌硕、虚谷等望尘莫及。在当代中国书画市场上执牛耳者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京城获得美术界崇高地位者,如李可染、傅抱石、徐悲鸿、齐白石、黄胄等。不少藏家认为,相当长时间,海派书画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它在市场上的表现是不成正比的
自晚清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上海汇聚了全国最为可观的美术阵容又逐渐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大量杰出人才。海派书画近来在市场上的起色,或许正是历史老人筛选的结果。其实“海派”不是地域概念,而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艺术大趋势、大现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为的因素逐渐淡出,而作品本身的因素却越来越显眼。评论家江宏说,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有所了解者,都知道海上画派对中国美术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是中国画从古典走向现代的重要桥梁和推动力,开拓了广阔无垠的艺术新空间。艺术作品的市场价格并不总是和它的艺术价值成正比的,会有许多艺术外的因素在起作用。因此,海派大师的精品如果与李可染、黄胄、齐白石、傅抱石等在艺术市场上并驾齐驱,是很正常的事
强大收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