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并实施了红豆树和楠木栽培技术省级地方标准2项,提出木荷和柏木标准草案2项。该成果针对木荷、柏木、南方红豆杉、红豆树、楠木(浙江楠、闽楠和刨花楠)和南酸枣等6种主要珍贵用材树种良种缺乏、育苗和育林技术薄弱等重大瓶颈,在国家和浙江省多项重大重点项目的资助下,揭示了木荷、南方红豆杉、红豆树和楠木等树种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规律,确定了应优先实施遗传保育的种群;收集保存了优良种质资源1107份,构建了我国首个木荷和柏木核心育种群体;揭示了木荷、柏木、南方红豆杉和南酸枣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多层次遗传变异,配套的营建和种子生产技术;攻克了主要珍贵用材树种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关键技术,优化了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施用量、空气切根等措施,培育优质轻基质容器苗2800万株;揭示了主要育林措施对木荷、红豆树、楠木和南酸枣人工林生长和材性的影响,提出了促进其早期速生和优质干材形成的培育技术体系
该成果解决了这些珍贵用材树种生长慢、成材难等重大技术难题,从整体上提升了珍贵用材树种的育种和育林技术水平,对于大量培育珍贵用材战略资源,显著提高林地产出,实现我国森林双增战略目标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等具有重大意义。专家组认为,该成果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在品种和技术上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
近日,浙江林学会组织专家对“红豆树、木荷等6种珍贵用材树种品种选育和高效培育技术”成果进行鉴定,肯定了该成果的重大创新性。该研究成果由亚林所牵头,亚林所、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及6个国家和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与保障性苗圃通过11年连续协作攻关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