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感到从上个世纪开始,景德镇的瓷器艺术走向了衰落,不客气地讲,只留下‘景德镇’三个字。”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绶祥说。“几年前在景德镇待了半个月,去看了几位朋友的作品
众所周知,景德镇的瓷器历史悠久,天下闻名。画家批评工艺美术师的作品俗气匠气,今不如昔;工艺美术师则说画家是外行,不懂装懂。反正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当代景德镇瓷画的水平怎么样,各界人士的看法大相径庭
编者按:瓷画,是指绘在陶瓷上的画
今天,画家们怀抱对千年瓷都的仰慕,一拨又一拨来到景德镇,其中不乏天然亲近瓷器的情结,但更为重要的一个背景就是艺术市场的崛起
瓷都景德镇,千年窑火不断,令国人骄傲,让世人惊叹
据景德镇市千祥云陶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华介绍,画家们来景德镇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种是艺术相关机构组织承担全程费用,画家以
陶艺家、画家白明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如果他们依旧固化传统,迷恋技术,不开放心态接受外来的文化,景德镇就完了。”
历史上,景德镇陶瓷与中国绘画关系紧密,相互影响,明清以来尤其明显
“今天的景德镇在收藏家的眼中成了制造假古董瓷的基地。”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王邦华认为景德镇现代陶瓷衰落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精品意识。他说景德镇工艺美术大师们的东西很好,但由于产量小、宣传少,外面几乎很难见到。各地市场中见到的都是那些打着“景德镇制”牌子的工艺瓷,器型、画工都很粗劣,而且价格极低,这严重影响了景德镇瓷器的品牌形象
而景德镇民间青花瓷的写意画,却以洒脱飘逸的画风受到世人注目,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文人画的发展。据景德镇市美术馆副馆长、高级工艺美术师钟振明介绍,明代的文人画远没有宋、元时期的成就,有不少文人画向媚俗方向倒退,缺少文人性格
绘画界与景德镇互不买账
景德镇市美协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反驳道:“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除了要有一定的绘画修养,还要花几十年的时间学习、掌握陶瓷技术。这个技术在画家看来是工匠做的事情,我们对此很不服气。陶瓷的粉彩,外地有几个人可以弄得出来?其中深奥的技术,甚至有人一辈子都不能掌握。”
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吕金泉举例说:“毕加索曾在西班牙的陶瓷工厂,花了两年时间学拉坯、学制釉。也有不少人说画家们不懂装懂。国际大师都能那么虚心地学习陶瓷的技艺,更何况以前从来没有摸过陶瓷的画家?他们在绘画领域有成就,但隔行如隔山,有些话完全是外行话。”
“景德镇现在关注的是益,而不是瓷艺。”《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张公者认为
目的只有一个:让瓷与画平等和谐地对话。本期《美术周刊》特别策划了该专题,既有现状的概述,也有各方的争鸣
画瓷为什么这么热
南宋以后中国文化中心南移到江浙一带,日渐凸显的文人画艺术,影响了毗邻江南的景德镇,一批擅长文人画的匠人被景德镇官窑、民窑所重用,景德镇因此成为彩绘瓷器的中心
如今,它却不断受到书画界人士的尖锐批评。中国书画与瓷器同根同源,都是中华民族的两大艺术瑰宝。在无数慕名前往景德镇的人群中,书画界人士尤其多,他们的看法显然值得重视
景德镇市美协名誉主席、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周国桢说:“真正代表景德镇的好东西,画家可能没看到。”。面对绘画界的批评,多数景德镇的工艺美术大师们认为他们看到的只是地摊文化,不懂瓷画工艺技术的复杂性
一门艺术维系了一个城市千年的历史,放眼世界,这是绝无仅有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舒立洪认为,景德镇与其他曾经辉煌的产瓷区的区别在于,它是一座有着极大文化包容性的城市。景德镇“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不是闭门造车
此图为“珠山八友”之一毕伯涛的瓷板画。“珠山八友”在继承景德镇优秀陶瓷传统的基础上,以扬州八怪为典范,以海派艺术家为榜样,冲破明清官窑的藩篱,吸收西方陶瓷艺术技法,不断尝试新材料,创造了近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巅峰
舒立洪说:“各种画风流派、工艺技法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调和,安静地沉淀后是精彩的绽放,这一收一放的节奏正是景德镇艺术不断发展和攀登的步调。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珠山八友,他们将文人画的情思,技法与优秀的传统工艺技法相融,形成各具面目、各擅胜场的历史发展高峰。”
景德镇与画家的对话,随着时代变迁,悄然变化
当年陪同他们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如介绍说虽然他们在艺术上有那么高的成就,但到景德镇厂子里见到一般工人都是恭恭敬敬的,“我们是在这里学习的,你们是我们的师傅。”不过在当时的背景下,名家绘瓷被看成是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现实版。建国后, 林风眠、王个簃、朱屺瞻、唐云等名画家曾到景德镇
瓷与画历来关系紧密
其实,谁对谁错不重要,关键是瓷画艺术必须发展、如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