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育胞质陕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
成的具高产、优质(双低)、早熟、多抗的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品审会审(认
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理定
量最高的新品种
1999年川油20参加四川省四个不同生态区的生产试验,表现一致增产,平均比对
个百分点
芥酸硫。含油量比对照中油821高3%。比CK增产6.75%。.25公斤,高产田可达255公斤
该品。,苗期抗冻,春季耐低温能力强,主要适宜于长江流域两熟和三熟制地区栽培
湖北省种子管理站从区试取样,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华中农
根据省区试结果,川油20成熟期平均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指数各为5.00%和2.92,菌
该品种冬性偏强,宜适时早播,有利于发挥其冬前秋发的优势
前抗冻性、年后(花期)抗寒性强
省正式区试中,1998/1999年中油杂2号居8个参试品系首位,每667平方米产177.8公
该品种属半冬性中熟甘蓝型。株高175厘米左右,分枝部位40厘米左右,单株有
中双6号成熟期比中油821早2-3天,适合两熟或三熟耐迟播,直接或晚稻田套播
2000年8月通过了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低油菜新品种。获国家科技部重点支
商品菜籽芥酸、硫甙含量分别为1%和。品质优良,含油量43.2%。高产田可达268公斤
)定。1999年获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后补助,并列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推广项目
含油量41.45%,比对照中油821高1.85个百分点。是目前杂交油菜品质最优、含油
持项目
2、中双七号(中油119)。该品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经复合杂交育
的中油821增产9.86%
长江中游地区育苗。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及黄淮南部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在全国油菜区试中,1998/1999年中油杂2号亦居参试品系首位,平均比对照中
川油20属低芥酸、低硫苷、高油酸、高亚油酸优质品种。根据国内贸易部粮油食
核病发病率和病指数各为8.11%和4.09。植保鉴定结果为低抗病毒病、低感至高抗菌
斤,平均比对照中油821增产21.46%,10个试验点均比对照增产;1999-2000年每667
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其油脂芥酸含量为0.58%,油酸含量62.73%,亚油酸含
3、中油杂2号(7789)。该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
范种植,试种面积105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产133.5公斤,比同田或相邻田块种植
核病。各点调查抗倒力与对照相近,耐寒力稍强于对照。川油20植株高大,枝多叶多
量22.26%。饼粕的硫苷总量为10.4摩尔/克,平均含油率36.19%,比对照中油821高1.28
油821增产13.45%,10个试验点均表现比对照增产;1999—2000年平均比对照增产14
进行
该品种是由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双。1、中双6号
28微摩尔/克(饼),符合国际市场商品菜籽要求。抗逆性强,高抗菌核病,中抗病毒病
,营养生长茂盛,为生殖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库源。其单株有效角果485.7个,每果
品种推迟。长江中游区育苗移栽播种9月20-25日进行,直播或晚稻套播可在10月5-22
.36%,居首位,10个试验点均比对照增产
单株角果数多、角粒。中双七号属半冬性早中熟油菜品种,株型紧凑,耐肥抗倒
平方米产212.49公斤,居第一位,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8%,10个试验点都比对照增产
甙含量达国际领先水平,优于国内标准。抗(耐)菌核病、病毒病与中油821相当,年
适合于长江流域、黄淮南部及北方春油菜区种植。由于该品种花期早,播种期比一般
效角果380个左右,每角粒数18粒左右,籽粒较大,千粒重3.6克左右
1998/2000年度中油杂2号同时参加湖北省和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正式区试。在湖北
日进行。其它地区根据本地生态条件进行
11粒,千粒重3.31克
种适宜早播,长江中下游区育苗播种应在9月15–20日进行,直播可在9月底或10月初
区试结果为每667平方米产146.9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5%,。多,千粒重3.8克
该品种2000年通过四。适应性较广的双低油菜新品种。质优良、熟期适宜、抗性较强
业大学测试中心分样检测,中油杂2号芥酸含量0.90%,硫甙含量20.70微摩尔/克(饼)
应在9月中旬播种,10月中旬移栽;直播在9月下旬播种
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是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于1999年选育出的一个产量较高、品。4、川油20
该品种1998-2000年参加湖北省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产174
川油20于1999年在四川阆中、简阳、大竹三县进行了大面积示。照中油821增产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