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主要形成原因是因为彩料里含有“铅”,经过近百年的时光,铅被氧化所造成。“油光”完全不是签定真伪的依据。据笔者所知,现代景德镇所烧粉彩瓷器都有光晕。“蛤蜊光”,是指明清五彩、粉彩瓷器彩料周围轮廓线在”白釉上“的一圈1~2mm的五彩光;或是没有彩料,仅仅是在白釉上形成的不规则圆形五彩光。“光晕”,在许多陶瓷著作上指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彩料“本身上”产生的一层彩光,不是在白釉上的。这类现象主要产生在明代五彩上(以“枣皮红”为明显)和清代、民国的五彩、斗彩和粉彩上。晚清的五彩、粉彩上也看看到,但出现频率不如三代。理论上讲在历代瓷器上都可以形成。其形成原理与瓷器本身无关。是因为烧造温度的关系。但若能细心比较、甄别和体会,能对老的光晕和新的光晕的物理表现有所区别的话,它亦不失为鉴定彩瓷真假的好依据,尤其是明代五彩。“油光”其实是油污之类在瓷器上的物理呈状,或在白釉上,或在彩料上。第二,谈谈三者在鉴定瓷器真伪时的作用: “蛤蜊光”,按照我的经验和了解,目前景德镇还不能仿造蛤蜊光。wangcan33。但有蛤蜊光并不能绝对推断彩瓷为真!只能说“有蛤蜊光,极大多数的彩瓷都是老物”。在此提及油光,主要是不要误把它当作蛤蜊光或光晕。蛤蜊光一般在明末(指天启往后,嘉、万五彩基本不见)、顺治五彩,老康五彩、斗彩,雍正斗彩、粉彩(官窑的比民窑多见)和乾隆的粉彩等等上都可看到。(具体理在文后“补充”里赘述) “光晕”,不是鉴定真伪的依据。民国一些日用粉彩瓷器上亦十分常见
“蛤蜊光”、“光晕”和“油光”的区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28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