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鉴定的两大流派

二十世纪中国书画鉴定的两大流派

尤其20世纪60年代以来,书画鉴定方法日趋丰富完善,逐渐成为专门之学。如若对其进行爬梳归纳,无外以下两个鉴定流派或者系统:一是文本文献的鉴考结合派;一是从书画视觉方式入手的图像风格分析派。就书画收藏的动机而言,无论趋利,抑或欣赏,作品本身的真伪都是首要的话题。而鉴别真伪则成为书画收藏的首要任务。中国书画的作伪历史悠久,千余年来积累的鉴定方法虽然千差万别,莫衷一是,但是这些方法至今仍旧有着风行不衰的悠远效应

在这两个书画鉴定流派中,前者是中国自古以来书画鉴定传统的延续与拓展;后者却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中西艺术史研究结合的产物。这两个鉴定流派虽然视角不同,各有优劣,但却有着同一的学鹄(gc)——“辨真伪与明是非”①

正如他本人所说“最切实的办法是,认识从一家开始,而后从一家的流派渊源等关系方面渐次地扩展”④。谢先生的鉴定理念,他的《水墨画》和《鉴余杂稿》二书有详细记述。谢稚柳先生工诗文,能书法,擅山水、花鸟,亦偶作人物,尤精书画鉴定,与张珩并称“北张南谢”。虽然他也不忽视对相关文献的印证,但却更看重书画艺术的本体,如作品的意境、格调、笔法、墨法、造型和画面布局等特征,即重视书画本身的体貌精神。谢先生对传世有名的王羲之《游目帖》的鉴定,可作一例子。这一鉴别结果,正是基于对《游目帖》的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的比较中得出的。此种鉴定方法对鉴定者本身的书画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谢稚柳因其本人具有较高的书画创作能力和聪颖的鉴定才智,使其成为这一鉴定方法中的巨擘。谢先生早年学画,又与张大千一起对敦煌壁画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这使他准确地把握了唐宋以来中国书画主流风格的渊源流变,由此确立了以风格流派断代、辨伪的方法。对于此帖,抛开所有的旁证迷惑,仅仅从其笔势与形体来看,已具有元代赵孟I的风格,所以它不是唐宋勾填本,而是元人的手笔

时下国内书画市场异常火爆,在悠久的中国书画鉴藏史上几无出其右者。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书画造假作伪之风也随之盛行,以致大有泛滥之势。社会的长期稳定,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加剧了艺术品的商品化趋势

在提倡以风格比较为主要鉴定方法的同时,要注意主要依据(书画的时代风格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和辅助依据(如印章、题跋、款识、纸绢、装潢形式以及相关文献与学科知识等)的运用。他生前曾经留下一本小册子《怎样鉴定书画》,在书中他明确指出书画鉴定的目标是“辨真伪明是非”②,同时他把鉴定可依据的书画文本因素归纳为“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③。乾隆皇帝的印玺则说明它曾庋藏于清内府,入内府前又经梁清标收藏,因为其上有“棠村审定”“蕉林”二印。最后看“八年癸丑”的年款,宣德八年(1433年)正好是癸丑,上距作画时间约一百余年。他的鉴定理念对其后的谢稚柳、徐邦达等人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二位鉴定家对张珩的方法都有各自的理解与运用,自成一格。例如,他曾经鉴定上海博物馆藏的王渊(13世纪末~14世纪中期)《竹石集禽图》,首先从画面的时代特点与个人风格来看,可以肯定是王渊的晚期作品。如张珩,其祖父就有大量的藏书,并且精于版本之学。综观20世纪中国书画鉴定界,张珩对于书画鉴定学具有开山之功。其次看其隶书款和“王若水印”“墨妙笔精”二印,钤印很好,纸张也符合时代面貌。再考究它的流传经过,解放前为上海周湘云所有,画上的“张弧之印”则表明它曾为张弧旧藏。张珩、谢稚柳以及徐邦达三人都出身于较有文化素养的家庭,年轻时即已投身书画行业,要么专攻书画鉴定,要么心仪书画创作。作品的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均一致,于是可以断定它是真迹无疑。同时他的家境较为富庶,唐宋名迹都有收藏,明清两代藏品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名家不仅具有丰富的书画鉴定实践经验,而且大多兼工书画,淹贯经史,著作宏富,具有独特的学术代表性和广泛的学术影响力。在文本文献的鉴考结合派中,当首推张珩、谢稚柳、徐邦达、启功、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等几位大家。虽然他们书画鉴定的成就各异,影响各有大小,但是在中国20世纪的书画鉴定领域里,几位却是不祧之大宗,整体影响极为广泛与深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2928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