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烟壶的历史与传说

烟壶的历史与传说

它毕竟是老百姓自己赋予这种烟壶的特有称谓,且关于它的传说记载众多,这事大家只要心里明白就行,还是别改口叫的好,再说古月轩的称谓并不难听。把玻璃胎画统称为古月轩的叫法,尽管不能准确直白的表明其工艺,但我看还是留着好

所以,个人认为,鼻烟壶断代,基本无意义,而一个种类的鼻烟壶最初产生可以参考同时期的艺术工艺水平来断定。而鼻烟壶发展的魅力正是因为它的用料及工艺性,一件用料讲究,工致秀丽的鼻烟壶是不会因为是一件新品就遭遇冷落。以前,本人持的是无用说,所谓的无用说,是鼻烟壶的产生时间和断代,意义不大,鼻烟发展时间不足300年,从有争议的明末至康熙年间,时间差距更短,而对鼻烟壶来说,更重要的是工艺和用料,如果是用料不考究,工艺粗糙的烂货,即使康熙帝用过,除了意义不同外,它的艺术价值仍然是一钱不值

还赠送给客人门鼻烟,而这种鼻烟就用制作成本极低的模印鼻烟盛装,估计和现在的到饭店吃饭送打火机差不多,上面刻有春宫图等内容。前些年这里动迁,路边有大量的模印刀刻春宫图鼻烟壶销售,且价格只有三十元左右,乍听以为是现代工艺的赝品,但细看,确实是民国初的鼻烟壶,原来这里的妓院林立,除了当时妓女吸闻鼻烟外(鼻烟中的麝香有避孕左右,也有听说妓女长期大量吸闻鼻烟后,导致终身不孕的事)。张作霖曾经下令在沈阳市开辟北市场,这里曾经是沈阳有名的烟花柳巷

有人说,把玻璃胎画鼻烟壶统称为古月轩是不科学的,这种称呼并不能反映这种工艺的本质,自雍正、乾隆二朝宫廷有玻璃胎画鼻烟技术后,并无宫廷内造古月轩记载,显系该技术在晚清传至民间后,由民间作坊制作,风格不一致,且并非出自一人之手。以其命名玻璃胎鼻烟壶,当是名不正,言不顺

玻璃烟壶的历史和故事说了不少,下一章中还有玻璃制作及鉴赏的介绍,就不在这一部分论述了

提到春宫图,也是鼻烟壶的主要一类,在鼻烟壶的胎体装璜上,除了常见的婴戏图、博古纹外,还有春宫图,用料无论是瓷器、骨雕、模印。都能见到,地区分,无论是吉林、沈阳、还是四川、西藏亦都能见到,且用料庞杂、种类繁多。后来干脆,我在自己收藏的鼻烟壶将春宫图内容的挑选出来,单独做为一类

但内画鼻烟壶一经问世,便立即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在鼻烟壶艺术的天地里独占鳌头,而且在清代继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之后,封建的艺术正如同封建的王朝一样日趋没落、走向消亡的时候,异军突起,为清代中后期死气沉沉、呆板单调的艺术领域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内画烟壶的创始时间,是一个尚未考证清楚的问题,国内的很多专家持有乾隆、光绪说,进来香港鼻烟壶研究者梁知行及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张临生先生还持有嘉庆说,不关怎样说,中国内画鼻烟壶是鼻烟壶的一个品种,是鼻烟壶在中国兴起并发展了二百余年之后才脱颖而出的一种新工艺

’这种理论,我甚为赞同,并指出鼻烟壶的产生时间是康熙年间,对现知的传世鼻烟中,数十件的顺治款瓷烟壶和铜烟壶,夏老师看过其中的实物及图片图片,确定它们均系伪作,不足为据。而夏更起老师,在鼻烟壶的创始时间上毫不回避,与其它学说针锋相对,并应用大量历史例证,明确的指出,‘讲鼻烟的创始,必须以专制鼻烟为准,那些将前代小瓶配盖勺着应除外,不然就可以无限的往前推。而为康熙说佐证的,还有十几件年款最为可信的,康熙款的画鼻烟壶

对鼻烟壶的断代,应该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往小了说,是对鼻烟壶负责,往大了说,是中国特产的文化艺术瑰宝负责。应该尽量避免象我们目前经常在报刊及杂志上见到的那样,鼻烟壶年代部分简单的印着一个‘清’字

但古月轩究竟是个什么,历来说法不一。据说古月轩瓷胎画珐琅异常精美,其料胎上珐琅釉彩微微凸起,画工细致,色彩绚丽,题词高雅,皆出自名家;因此书卷气横溢,很多瓷器有画家金成的款,也传说许多宫廷画家也参与制作。提到玻璃,还有一个不可不重视的精美品类,就是‘古月轩’。有人说它是清宫中一处轩名;有人说它设在圆明园中(注:清宫档案内无古月轩称谓,我个人分析民间有此说法,应该来源雍正年间宫廷在圆明园内成立玻璃厂分厂的记载),但后人曾多次查访,均未见其踪;也有人说它是清廷收藏历代精品的所在;还有人说它是代指一个姓胡的画师,是乾隆游江南时见其自设小作坊所制瓷器及鼻烟壶异常精美,便将其带回京城,专管御窑,名号仍用其苏州旧名,为“古月轩”。但凡古月轩,一定是玻璃堆料,敖彩或釉,表面绘有花卉、风景、花鸟、童子、仕女故事等

鼻烟壶作为华夏文化的浓缩,铭刻下伟大的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艺术才能,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瀚海中的瑰宝。在新加坡、曼谷、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各国博物馆内都收藏有中国的鼻烟。加拿大著名画家海尼斯不仅收藏中国鼻烟壶,而且完成了《中国鼻烟壶藏品》画册。还有美国著名的中国鼻烟鉴赏家奥德尔还倡导在纽约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研究会。鼻烟壶的爱好者比比皆是,不仅在中国,在国际,也不乏它的收藏者。中国的鼻烟壶艺术在中国乃至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外还拥有众多的中国鼻烟壶收藏家,并成立了鼻烟壶学会,正在形成鼻烟壶的专题研究,如美国芝加哥的史密斯夫人,所藏品类相当丰富。?/FONT>。1982年至1983年,巴黎、布鲁塞尔、日内瓦相继举办了中国鼻烟壶展览,展出了250多件珍品。从它们面世到今天,一直被人们所珍爱

由于被皇室贵人所钟爱,其质料不断趋于贵重的瓷胎。瓶之形状姿态各异,配以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象牙为匙,珍贵异常。民间虽也有仿造,但技艺远逊。看起历史发展基本上各个时代都有其特征,康熙年间京师制鼻烟壶工匠,用的原料主要是玻璃

其运作情况大都有案可查。此外,雍正皇帝为了在圆明园居住时指挥生产工艺品方便,还在那里设立了几个分作坊,如玻璃厂(民间传说,古月轩最早即在此处制造)、珐琅作等。它初设十四个作坊,之后随其需要而增设,至乾隆早期,已增至三十多个。在宫廷,皇帝也大量制作鼻烟壶,据文献记载,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设立于康熙十九年(1680),是专做御用什物的皇家工厂。他们都是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或具有很高文化修养的艺术家。另外,景德镇烧瓷的官窑,各织造、钞关、海关所管辖的各种作坊,也是为皇室服务的。宫廷所需要的烟壶,就是这众多的宫内外作坊制造出来的。这些作坊所需工匠和艺术家,是在皇帝命令下,有江南各织造、盐政、督抚等官员,在当地选拔而送入宫内的

鼻烟壶小巧玲珑、千姿百态的造型,变化无穷的装饰,丰富的图案内容,构成了独特的艺术品类,产生了神气的魅力

不过,康熙帝在四十二年(1703年)以后对鼻烟的喜好对鼻烟壶艺术的发展确实大有帮助,上有所好,下必仿效

配合做鼻烟壶的作坊有錾花作、镀金作、木作、漆作、杂活作等。每年宫内三大节之前,各作都设计制做一些小工艺品,到时呈到皇上面前,鼻烟壶就是其中主要的一项。随命随造,数量有多有少。据其记载,造办处制做鼻烟壶的作坊有:玻璃厂、珐琅作、玉做、牙雕作、铜作、镶嵌作和一个特殊的“作坊”—即种葫芦的园圃。制作程序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是“皇上亲命”,造办处先根据皇帝的旨意设计出粉本,或是立体木样,呈皇帝审准后,再行制造。内务府造办处的活计文件是专门记载造办处和外地官作为皇室制造什物的档案,除康熙朝外,从雍正至清末,基本齐备。”从此成为定例,一直延续下来。第三是“季活”和“年活”,某些作坊根据皇帝的命令季或按年,定数制造烟壶,所谓的“御制烟壶”,就是这样做出来的。这些作坊包括外地之官作,根据皇室的需要制作各种烟壶。第二是“节活”,它始于雍正二年,当时监管造办处的怡亲王允祥(康熙帝二十二子,胤?之弟,雍正元年至八年管理造办处事务),为了讨好胤?,给造办处下了一道命:“嗣后凡端午、万寿、年节,各作坊都做一些小工艺品,到时呈览

有一件乾隆款象牙雕刻鹅式鼻烟壶,非常细巧,盖口开于腹部,并有暗销,不知机关的人一时还难以开启呢。雍正还特别醉心于画珐琅鼻烟壶的制作,一次,一件画珐琅飞鸣食宿雁制好了,雍正乐不可支,一次便赏银130两。乾隆时,鼻烟壶的品种由单纯的瓷、料、珐琅等,发展到白玉、象牙、犀牛角、琥珀、珊瑚、玛瑙、翡翠、水晶、竹根、匏器、雕漆等等种类;风格也由浑朴简古发展为镂奇错彩;造型更加多样,有玉兰花式、孔雀屏式,八角式等等;装饰方式与纹样上,錾花与珐琅彩结合,中国画与西洋画结合,山水风景、花鸟鱼虫、珍禽异兽、仕女婴戏、西洋风情、吉祥图案,无不展现于那小小方寸之间,工艺上也发明了掐丝珐琅及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相结合,并烧成了水红釉;料器方面也烧成了金星料、仿翠料、仿玛瑙料、仿玉料等;瓷器方面,青花、斗彩、粉彩、釉里红、雕瓷等各种工艺应有尽有;各色软玉、玛瑙、水晶、翡翠、青金石、木变石、琥珀、碧玺、珊瑚等等奇珍异宝,也成了鼻烟壶制作的上好原料;雕漆、彩漆、象牙雕、竹雕、匏制鼻烟壶形象生动,做工精致,令人爱玩不已。据记载,康熙年间的料鼻烟壶除各种白色外,还有红、蓝、紫、黄绿、金星等十多种色彩,特别是红色料,如锦缎般色光流动,妩媚艳丽,并有了套料的制作。雍正素好黑色,常以黑釉作地,或以黑线勾勒,风格独特。画珐琅鼻烟壶也极为成功,多为扁圆形,上釉绚丽,图案精美,如画珐琅开关梅花鼻烟壶,其全身所饰无不精致,主次分明,繁简有致,画工细腻流畅,色彩鲜丽,飘逸雅致,是康熙年间御制鼻烟壶的代表作。雍正时期,鼻烟又有了不少新款式,如葫芦式、荷包式等等,色彩也更加丰富

经过以上的若干客观条件的佐使,所以原来以为鼻烟壶断代鉴定基本无意义,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期的想法,更象是一种对难题的回避。绝对不存在那种所谓“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对于各种质料,都能掌握,都能鉴别的“高手”。另外,鼻烟壶的断代及鉴赏的难点颇多,因为烟壶的质料,有料质的,瓷质的,玉质的,翡翠质的,各种宝石质的,以及其它各种质料,一般考古名家和古玩名商,即使其中声誉卓著的大家,也只能对某种或某几种文玩有深入的研究,特殊的经验和精确的认识。而烟壶的质料又非常多,能鉴别料烟壶的,未必能清楚玉烟壶和瓷烟壶;即使懂得玉烟壶和瓷烟壶,也未必能认识翡翠和宝石烟壶,所以,鉴别烟壶为鉴定中的最困难的一件事情。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人对各种烟壶,都能鉴定正确的

所以我断定,鼻烟壶的产生应在康熙三十五年之前,鼻烟壶的兴起和赏赐档案中却可以看到,康熙帝喜欢鼻烟壶是在康熙四十二年以后

鼻烟壶从盛烟用的角度讲,每人持有一、二种器具就足够了,玻璃质或瓷质都行,不必需要其它许多贵重的质料,实际上的情形却不是这样

鼻烟壶在除了做冥器之外,还曾经是促销纪念品,这点儿您听说过吗?

看今天,无论是北京城,还是在机场、商店、旅游点服务处,内画鼻烟壶随处可见,前几年去四川玩,花几元前就可以买到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内画壶,在看内画壶的内容从字画,到人物故事都有,我有一套从云南带回来的清明上河图内画鼻烟壶,工艺不错,加强却很低,四个内画壶带包装总共才20元人民币,给人一种不可思意的感觉,总觉得连功夫钱都不够,不只到是工艺发展了还是其它什么原因,因平时自己对内画壶收藏不多,故不在这里多谈。姑且不看历史,在鼻烟壶制作行业中断的半个世纪后,自70年代起,中国的各类鼻烟壶制作空前繁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画鼻烟壶和各种料制鼻烟壶,这两大类鼻烟壶从数量和质量来说已经大大超过清代的鼻烟壶,涌现出来的高手比比皆是,国内外有专门的学者、收藏家对现代鼻烟壶进行研究,中国国内也有“鼻烟壶协会”在发扬光大这一传统艺术品

而且其料鼻烟壶很可能为吹制而成,即将玻璃熔于炉内,用铁杖“引而出之”后,用铁吹管的下端粘取熔料,“受之以隙”,并用手不断旋转,使之不流不凝,再用口吹制。从玻璃烟壶的产地来看,山东是当之无愧的大省,尤以山东博山出名。中国一向以瓷器见长,料器颇为落后,但博山料器却得到世所公认,可见其料鼻烟壶之发达。后来一些优秀的博山匠师应召入京,在造办处成为御用工匠,创造出套料的工艺。吹制颇为不易,“施气壮而裂”,“弱则偏”,而且姿势也有讲究,并有剪刀作为造型工具

但这只能说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三年(1703-1704年),皇上知道了鼻烟壶这玩意儿,并用此新近流行起来的东西笼络人心罢了,我个人认为,在此以前,鼻烟在皇室,达官显贵中是不流行的,如果宫廷内在此以前早有人吸闻鼻烟,御前大臣的王士祯不目睹也不可能没有耳闻,如果早有的话,他也没有必要在《香祖笔记》中加一个“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的“近”字了。清宫兴建的玻璃作(硫璃厂)成立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专为皇家烧制宫廷所用的玻璃器皿,如果宫廷内无人吸闻鼻烟,那么玻璃作就没有必要大量烧制鼻烟壶

以上作品亦得张临生先生的引证。据考证甘桓最早的作品作于1816年,1860年他不知什么原因缀笔。这位年轻画家叫甘桓,他将小钢珠石英砂和少量水灌入壶内,来回晃动,使壶的内壁磨出-“层细纹,以使水墨和颜料便于附着。然后再以弯曲的竹笔蘸上颜色在壶的;内壁反向作画。但据香港的鼻烟壶研究者梁知行先生考证,内画鼻烟壶是在清代嘉庆年间,由中国南方的’位年轻画家发明的(注:见梁知行《中国内画鼻烟壶新貌》)。又据许漠士先生考证,甘桓的真名叫甘桓文,他创作的内画鼻烟壶题材很广泛,敷色以墨色为主,以淡素的颜色为衬,早期作品是以甘桓署名的,后来也有的以甘桓文、-如居士、半山、云峰、古开樵等署名的

鼻烟壶的质料,无所不有,式样无奇不有,鼻烟壶花色品种的不断翻新。因其费时费力,弥足珍贵,鼻烟壶亦成了当时身份和财富的标志,故王公大臣尽心玩赏搜求,富商们也不惜血本,费心寻觅种种精致的鼻烟壶。并都以配有好的鼻烟壶为雅事

事实上,鼻烟壶的断代鉴定是十分必要的,它的鉴定难度越高,其中的乐趣也越大,也正因为它的用料品类繁多,我们不?需要在鼻烟壶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工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外在的艺术特征对比,还需经各艺术门类的专业匠师们,逐一研究,才不致于使鼻烟壶挂上确实符合自己年龄不符的年份牌,使人陷入混沌不明的泥潭

前几年,沈阳在道路施工时候,无意中挖掘到清代的一座墓葬,其中的随葬品中就有玛瑙鼻烟壶

看其工艺,清代的封建制度等级森严,皇帝用的鼻烟壶上面绘有金龙,王爷的则绘青花龙,王公贵族雕有兽耳。故宫藏有一种文物界称之“雍正青花眼药罐”的瓷胎青花八棱花卉小罐,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因其造型乖巧,亦被列入鼻烟壶之列,成为清帝所藏鼻烟壶中的珍宝之一

凡是称为“鼻堙一瓶”,即指由西洋运来的一瓶鼻烟,大瓶一斤多,最小的也在四两以上。时间一久,遂成定名。后来由于为了使用上的方便,都改装成小瓶,如果再称“瓶”,必定同西洋原装瓶相混,容易引起误会;如果叫做“盒”,又与实际不符,于是称做壶”。它的用途,虽然与“壶”的古义稍有违背,但是与古代壶的形式相同之处尚多,这就是鼻烟瓶必须叫做“鼻烟壶”的原因所在。书中在介绍时应该从历史背景出发,写明其原因。嗣後国人懂外文的多起来,于是校正译文中的不当之处,凡由西洋运来盛鼻烟的器具,统统叫做“瓶”。这种说法,我以为不合适,之所以叫壶是有其原因和背景的,当时西洋译文中,虽然出现“鼻烟瓶”、“鼻烟盒”和“鼻烟壶”不同的名目,实际上指的是同一种器物。在《古玩鉴赏与投资指南》一书中,提到,‘实际上鼻烟壶的称谓并不准确,还不及叫“瓶”来的妥当’

西藏的藏银烟壶上嵌着宝石,给人一种原始神秘的感觉,内蒙的鼻烟壶配有银链,便于携带,辽宁的玛瑙壶,晶莹温润,影子玛瑙又给人以丰富的遐想

)、乾隆十一子成亲王等所藏最多。王公太后、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争相追效,军机大臣和坤(和坤被抄家的时候,曾被抄出数千个名贵材料制成的鼻烟壶—-。清帝乾隆好鼻烟,也是鼻烟壶的狂热的收藏迷。选用上好素白鼻烟壶坯,景德镇为宫廷专制、御制的瓷胎珐琅彩鼻烟壶,由工匠施以珐琅彩,再加青花,釉里红,粉彩釉里红等,再雕饰山水、蝈蝈、葫芦、翠竹、人物等景观,鼻烟壶的制作极为精致。每逢临前,总不免手持鼻烟壶细细把玩,以畅爱物的心怀。由于清皇室喜爱,鼻烟壶的逐渐变得讲究和豪华

这情景被庙里一个有心的和尚看见了,便用一根弯勾的竹签蘸墨后,深入透明的料器壶内,在内壁上作画,这就是内画壶的雏形了。另外一说是以前外省小官吏赴京办事,寄宿一庙内,因手头拮据,虽嗜鼻烟,却无钱续买,因此鼻烟用完后就用烟签去掏取粘在壶碧上的残剩鼻烟,结果在内壁上五花八门的画了好些痕迹

因为它不但给人们携带鼻烟带来方便,其独特的艺术性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它得到上至皇帝下至一般人的青睐。文献证明,有清一代内廷制造了大量精美的鼻烟壶,并把它作为礼品,频繁地赏赐给文武官员、地方督抚,以及文人名士、盐商大贾,以及至西藏的达赖、班禅,使宫造鼻烟壶达于全国各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是,宫内制造鼻烟壶的工匠们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回乡探亲,或轮班回籍,把制造鼻烟壶的信息和技术带到各地。明朝晚期,社会上兴起时玩之风,人们开始对前代的和当代的工艺美术品产生强烈的兴趣,争相购买收藏,交流鉴赏。鼻烟壶创造之后,发展很快。这种风气至清代更为严重盛行,并传至皇室。这种从宫廷发出的辐射,传播作用是巨大的,促使各地民间工艺品作坊起而响应,争相制造鼻烟壶以经营牟利,直至清末不衰。鼻烟壶的出现,正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

它自身的工艺技术更是包容广泛。那么鼻烟壶为什么成为宝贵的收藏品,博得众人的喜爱呢?是因为它的用材广泛,凡是玻璃、玉石、陶瓷、牙角、竹木、金属、紫砂、、玳瑁、牛角、象牙、甚至葫芦,都可以用作鼻烟壶的制作材料,同时鼻烟壶本身又集中国绘画、诗词、书法、雕刻、镶嵌、髹漆、琢碾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同时又广泛汲取了欧洲、阿拉伯国家的绘画、金属工艺等等,成为中外艺术交流的奇迹。先让我们看一下鼻烟壶的产生与用料,鼻烟在清代的三百年间,成为了上至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极其普遍的一种嗜好,有了鼻烟,就自然有了盛装鼻烟的器皿,鼻烟壶的设计与清代的药瓶很相象,一般大腹小口、盖、勺(伸入壶内挑烟的工具)相连,勺大多用象牙或白玉、翡翠、竹、木等制成,其头端削为匙状(其实很像人们使用的挖耳勺,这样说对其形态容易联想,但出于忌讳,很少有人愿意把盛鼻烟用的小勺与挖耳勺相提并论),打开盖即可取出一勺鼻烟,用后还纳于瓶,这就是鼻烟壶的功用。所以鼻烟壶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自十七世纪以后,鼻烟壶的收集与鉴赏就成了一种时尚,特别是在康熙以后,它更成为中国文化、工艺的代表、源源不断的流入欧美、日本等国,作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例证,而大放异彩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署名“古月轩”款的鼻烟壶是玻璃胎画的典型代表

从我收藏的数十件提款为古月轩的作品来看,古月轩确实并非宫廷所做,不仅风格不一,就连技术也参差不齐,好坏差距很大,但总体来看这种鼻烟壶,大部分作品还都是制作精良的,更有意思的是,在我收藏的一件作品中,绘有熊猫的图案,从特点上、从技巧上来看,均非晚清风格,竟然把款识古月轩的繁体轩字写成了简体轩字(在我拥有的玻璃胎画鼻烟壶且落款为古月轩的鼻烟壶中,把繁体轩字写成简体字的还有几件),如抛开这些,从艺术欣赏角度来说,却是十分优秀的作品

另一方面,也是赞成皇帝兴办造办处的英明。而据史书记载,中国玻璃工艺有两千年历史,明末清初,北京城就已经有烧制玻璃器的了,民间的玻璃作坊早于宫廷的玻璃作100百年左右,活动于清咸丰或同治年间的鉴赏家赵之谦,对鼻烟壶颇有研究,在其所着《勇卢闲诘》中,对鼻烟壶的流传、制造,作了长篇论述,其中就说:“制壶之始,仅有玻璃,余皆后起也。”这一论述,能说明玻璃鼻烟壶在中国早有出现,而这100年中,是大兴文物把玩之风的100年,小件物品的创造十分丰富,而用于鼻烟盛装的鼻烟壶在民间无论如何是应该有所烧制的,王士祯所写的书是在宫廷兴建玻璃作之后的七、八年之后,所以,我们估计,在广州、辽宁、山东、内蒙等鼻烟流行的地区,应该有鼻烟壶制作,如果提及料器,我国山东的颜神镇料器是全国闻名的,康熙三十五年成立玻璃作后,颜神镇来的玻璃作匠师们带来了新的玻璃工艺,所谓的“民间亦或仿而为之”是指民间也用玻璃制烟壶或仿造博山匠师们带来的玻璃新工艺,但终究赶不上闻名天下的博山匠师

夏更起老师在鼻烟壶概述中阐述了自己的康熙说观点,本人十分赞成,在其它与鼻烟壶相关的书籍或论著中,凡是提及鼻烟壶始创时间的问题都一带而过,可能是避免争议,不加以论述,一般仅简单的提到到“鼻烟壶其于明末、兴于清初。”“鼻烟流行后,人们进而对盛装鼻烟的容器生兴趣,于是产生了鼻烟壶。”。”“鼻烟壶在清代三百年间,开始兴盛

康熙用的东西马虎不得,于是命造办处制作装用于盛装鼻烟的器皿,鼻烟壶由康熙皇帝制造的传说自此而生。有人说,鼻烟壶是康熙皇帝发明的,当初国外的鼻烟多盛放于盒内,容易跑味,皇帝用起来总是有些不雅,于是,有个机灵的小太监,把鼻烟装到了当时的小药瓶里,清朝的小药瓶正好是小口大腹,这样,不但不跑味,携带起来也十分的方便,再后来,为了取闻鼻烟的方便,又在盖上加了一个小勺

依我来看,目前发现的玻璃胎画鼻烟壶决大多数下面有古月轩的款识,尽管风格各异,差距很大,可毕竟是老百姓自造的鼻烟壶称谓,宫廷的作品署不署古月轩不重要(注:宫廷收藏的鼻烟壶珍品中有署款为古月轩的作品,但均非宫廷制做),只要不把玻璃堆料,彩绘的原则改了,且不伤大雅,叫什么都可以,这就好象是吃饺子,管它什么馅的呢?只要是沈阳老边的就香。百姓既然习惯叫它古月轩,那就叫古月轩吧

这种鼻烟壶,产自各地,品种繁多,且多数是成组成份的。在清宫档案中这种记载很多,有籍觐见者,有利用宫廷三大节之机进者。有十件,几十件,甚至上百件者,其总数是很可观的。因为清代历代皇帝都喜爱鼻烟壶,文武大臣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以利升迁,则利用各种方式进献。清宫的鼻烟壶还有其它来源

每个鼻烟壶都有各不相同的历史经历,也正讲述着了一个个各不相同的故事,从产生鼻烟壶的那天开始,鼻烟壶的故事也就开始了,它的正史与野史都是那样的传奇

转眼再看民间,鼻烟已经能够本地生产,尤其在广州,种植和加工烟草的数量是惊人的,一些侨商人见有利可图,还开始了“天保”、“怡和”等洋行,专营鼻烟,而鼻烟壶工业正蓬勃展开,一间,从广州、西藏、内地、蒙古,东北,到处都吸鼻烟成风,互敬鼻烟成了人们见面的一种问候礼节

本人有异议,因为现存公认的玻璃鼻烟壶是-康熙款的玻璃胎画鼻烟壶,而作为画工艺始于康熙晚期,就连书中提到,有关烟壶的记载却早于它。夏老师还在《清宫鼻烟壶概述》中讲到了是宫廷首创了料器(玻璃)鼻烟壶,书中多少有些美化宫廷作品的成份

鼻烟壶是不是皇帝发明的我们不得而知,这样的传说却无疑给鼻烟壶增添了贵族色彩,但鼻烟壶的兴盛时期确实起于康熙年间

另一位较早记载鼻烟壶的,是玄烨的诗文导师高士奇,他在《蓬山密记》中,记述康熙四十三年玄烨南巡至杭州,他当时已致仕还乡,受邀随圣驾到京师,在畅春园玄烨赐给他几件玻璃器皿,其中就有两个鼻烟壶。宫廷古文献中最早记载鼻烟壶的,是康熙朝的御前大臣王士祯,他在康熙四十二、四十三年(1703-1704年)写成的《香祖笔记》中说:“近京师又有制为鼻烟者,云可明目,尤有避疫之功,以玻璃为瓶贮之。皆内府造之,民间亦或仿而为之,终不及”。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鼻嗅之,还纳于瓶

在这样的风气下,鼻烟壶艺术空前发展,上至御用,下到各民间小作坊,各种细致无比的鼻烟壶相继问世,成为清代一大奇观,也为我国文化工艺史涂抹了绚丽的一笔。它原本盛烟的实用价值反道小了,一言而蔽之,就是:“斗富”罢了,炫耀而已。渐渐地,鼻烟壶已超出了盛烟的意义了,成为了博采众家之长、光彩夺目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炫耀身份,标志财富、社会交往、馈赠亲友的佳品。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使烟壶具有今日的身价和呈现出来的精美。清代的一些纨绔借鼻烟壶炫耀的故事令人咋舌,传说有一年中每天更换一种品种的;或同一种品种每天更换一种花式的;还有初一用一只喜鹊,初二用二只喜鹊,以此类推,每日一换,到三十就用有三十只喜鹊的;还有随四季景物变换或气候冷暖变换鼻烟壶的

现在让我们看一下鼻烟壶的始创,鼻烟壶的创制时间,是目前鼻烟壶专家及爱好者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大至的三种说法为;明末说(以《中国鼻烟壶目录》为代表)、顺治说(以《中国古玩鉴赏》为代表)、康熙说(以清宫鼻烟壶概述为代表)

在宫廷,关于鼻烟壶制作、地方贡入和皇帝赏赐鼻烟壶的记载数不胜数,最早记载贡入皇宫鼻烟壶的是苏州织造李煦,在康熙四十就年(1710年)的一项奏折中,记载了他进贡了佛手、湖笔,还有鼻烟壶(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二册934页)。这更证明了在北京兴起鼻烟壶前,苏州就已经有鼻烟壶了

至于提到的当朝笔记及有关鼻烟壶的记载无早于王士祯和高士奇者,并强调其二人都是康熙老臣,都是无用的,没提及鼻烟壶只是当时的达官显贵没有注意到鼻烟壶罢了,《清宫鼻烟壶概述》中的例证明并不足以能证明就是宫廷首创了鼻烟壶

据此,他认为内画壶应创于嘉庆年间(注: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鼻烟壶》,国立故宫博物院印行,1991年版)。因此,本人认为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研究考证。这两件作品的落款是否可信,因未见实物不宜评论,但是,此说还有两个疑问:其一,嘉庆朝正处于鼻烟壶流行热潮之中,这种神气而又美妙的烟壶创始后,为何无发展,而是过了五十多年后的光绪朝亦传播开来?其二,活动于道光、咸丰年间的赵之谦,在其《勇卢闲诘》一书中,对鼻烟壶的兴起、种类介绍很详尽,却唯独未述及内画壶,也是一个疑问。’。对此,大陆地区的夏更起老师提出:‘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张临生先生,在文章中引证“甘文桓款”内画壶两件,分别画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和二十一年

从前述的历史情况推测,清宫曾是鼻烟壶的集中地,内造者加上贡入者,数量之大,品种之多,是其它地方无法相比的

除此之外内蒙的银鼻烟壶、辽宁的玛瑙鼻烟壶、西藏的金属工艺鼻烟壶也很闻名

其关应该是,北京明末即有鼻烟,随后民间采用药瓶或自制鼻烟壶装盛鼻烟,康熙三十五年颜神镇玻璃匠师奉旨入京,京师傅开始仿制博上工艺玻璃技术,康熙四十二年鼻烟壶开始流行

提到内画鼻烟壶,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清代乾隆末年,北京有一位破落文人,居住在一所破庙里,生活十分拮据。这位破落文入的举动,使庙里的和尚受到启发,他便于诵经打坐之余,用一根弯勾竹签蘸上彩色染料,伸入透明的素玻璃鼻烟壶内,于内壁上绘画,从而发明了内画鼻烟壶。用烟匙找掏粘在烟壶内壁上的鼻烟,以满足其欲望,久而久之,便在烟壶内壁上留下了道道纹理。然而,他又吸鼻烟成瘾,实在忍耐不住,便找出过去使用过的玻璃鼻烟壶

大批景德镇白胎瓷鼻烟壶源源不断地运到广州进行加工。画珐琅器,又称洋瓷,通常在胎上先涂饰一层白色珐琅釉,然后再以彩色釉料描绘,最后以金色描边,风格秀丽妩媚,稍带脂粉气,适合西方市场胃口,而为了迎合西洋风气,题材中甚至有耶酥受难、圣母、天使等画面,广州还出产有玛瑙、翡翠、水晶、端石、玳瑁、砗磲、玉及竹雕、木雕、树根雕鼻烟壶。广州的鼻烟壶作坊多隶属于洋行。广州是当时南方城市中鼻烟壶生产的中心。广州的彩绘瓷鼻烟壶和画珐琅鼻烟壶在当时世界上颇为著名,还有以镂雕为长的象牙鼻烟壶,其象牙雕刻在当时号称“世界之最”

御造办与景德镇窑生产的鼻烟壶数量之多,难以考察清楚。御鼻烟壶的生产一般是按季成批生产,一次几十至几百件;并专为皇帝设计、制作、一次一件或几件;另外为赏赐之用,临时大批制作,一般一次造几百件。各国献供及国内各地进贡的鼻烟壶也很多,因此,清代皇宫既是鼻烟壶精品荟翠之地,又是最大的鼻烟壶库藏,时至今日,故宫的鼻烟壶收藏也是非常可观的

以上故事大同小异,原本可能是一则故事,传了一两百年后就走出了几个版本,区别不大

因此,短短200余年中,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鼻烟壶成为清代一绝。御制鼻烟壶的基地是清朝内廷的养心殿造办处,康熙时将其扩大,下设玉作、珐琅作、牙作、漆作、玻璃厂等14个作坊,此外,还有景德镇御窑。雍正、乾隆更是大力倡导。皇家御办,其财力之雄厚自不待言,一大批极有造诣的画家、匠师也集中于内廷,精心设计和制作,康熙还专门邀请法国珐琅匠师不远万里,来京授艺,生产化珐琅鼻烟壶

鼻烟壶除了实用在清代还曾作为国际国内交往的重要礼品,清内务府档案《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中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初五日,西洋使臣嘉乐,进献教王所贡方物,上赐嘉乐鼻烟壶一个,火镰包一个,荷包四个……”这说明,吸食鼻烟的习惯以及对鼻烟壶的爱好,已经成为当年的国家大事记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301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