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今天一些保存完好的波斯古毯在图案中还清晰保留着许多与中国古毯图案完全相同的花纹。”。刘世杰告诉小编:“到了汉代,随着通往西亚、欧洲的丝绸之路开通,不仅运载了丝绸、地毯、瓷器、茶叶和香料,也促使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地毯编织工艺从而随着中国的丝绸之路经过中亚带到了中东和欧洲,同时也让中国人见识了代表波斯文明的波斯毯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明末清初,中国手工地毯制造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且消费多在宫廷和寺庙中。在这期间产生了大量美轮美奂的挂毯,在许多国家,中国古毯被作为永久的艺术品而收藏。”刘世杰说:“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地毯自古以来所使用的手纺纱被机器纺纱代替,天然植物染料被合成的化学染料取代,采用现代手段批量加工地毯,摒弃了传统手工工艺。”
而单从纯天然的毛料、手纺线和纯植物、矿石中提取的原料,就足以说明古董地毯的收藏价值所在,也决定了古董地毯的巨大升值空间。与各种热闹的收藏项目相比,省内的古董毯收藏还在起步阶段,但由于藏家对艺术品投资的逐年快速递增,素来冷门的古董毯逐渐引起了收藏爱好者们的关注,并被熟悉、了解的专家们誉为“踩在地上的软黄金”
因其精致的编织技术和图案的富丽堂皇,成为富贵生活与地位的象征。”。“在长江以南及中原地区,由于夏季炎热气候湿润、生活习惯等诸多原因,使许多古毯不易流传保存。”古毯的保存、流传因地域区别而有着明显的划分,对此刘世杰认为:“因为只有在气候高寒干燥的西北地区,如青海、西藏、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古毯才得以世代相传。从现有的地毯实物中可以看出,地毯的生产与编织图案纹样与材料选择,都是和历史的变迁与进步紧密相连的
铺地之物在历史孕育中升华为精美藏品
古毯收藏,曾经一度并不被收藏界重视,但随着近年来收藏市场的发展,作为“冷门”收藏项目的古董地毯却凭借其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完全天然的原材料和纯手工的传统技艺,逐渐彰显出其极高的收藏价值,并在我省收藏界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青睐。“120年以上的叫‘古董’,120年以下的叫‘旧活’。”近日,甘肃省收藏协会副会长刘世杰接受了小编采访,讲述了古毯收藏缘何“冷门不冷”并分析了其鲜为人知的收藏价值:“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些古地毯早已超出了一般铺地之物而升华成为精美文化艺术品,一块完美的古毯所放射出艺术光芒给人的精神带来的是无尽喜悦和享受。”
特别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后,这些古地毯早已超出了一般铺地之物而升华成为精美文化艺术品。凡是接触过古地毯收藏的人,都无不被其婉转优美的花纹、典雅协调的色彩所深深吸引,尤其是独特精细的编织工艺和鲜明的地域文化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其中,天然羊毛毛质柔软且富有弹性,而现代的毛线多为‘杂交羊’,羊毛质地大为下降;手纺线是手工艺人用简单工具纺制的棉毛线,这种手纺线织成的地毯结实耐用、有韧性,纹路清晰,十分美丽;蚕丝编制的地毯质地轻薄,色彩炫目,从不同方向看会有不同的色泽。”。他说:“按照材质的区别来分,古董毯主要包括天然羊毛、手纺线、蚕丝3种
“一般来说,毯在中国是一种舶来品,可是中国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刘世杰向小编讲述了古毯的悠久历史:“1959年,从和田地区民丰县出土的古代地毯残片,便是最好的证明,它的编织方法与现在当地民间地毯编织工艺基本相似,结扣采用细致的马蹄扣(土耳其结法),经纬密度为330道,仅比现在和田地毯经纬密度360道少30道左右。”
专家称古董毯收藏有巨大升值空间
古地毯拥有巨大升值空间
据刘世杰介绍,根据目前我省收藏界的一致认识,古董毯是指距今约百年以上的手工毯,这不仅仅是指它的年代久远,更指它在图纹构思、色彩调配、材质选用、编织技法、保存手段等各方面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一条纯手工制作的地毯,从绘图、染线、挂经、编织到成毯后的平剪、水洗、挽穗,总共要经过数十道工序,一般耗时14至18个月才能完成,其繁复的工艺需要制作者具备出色的艺术欣赏能力、高超的手工技艺和极强的毅力与耐心。在传统手工作坊,一名织工从七八岁开始就要学习相关技能,直到适婚年龄才能完全掌握整套工艺流程
刘世杰在言谈之中表达了对于这一冷门收藏的深厚情感,他说:“古毯制造不易,保存又必须小心,所以古地毯在当代已是越来越少,所以希望有更多的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了解古地毯及其文化价值,并且保护中国文化艺术品中这一濒临消亡的品种。”
中国毯历史可追溯2000多年
刘世杰说:“古毯中的物体多是取汉字中谐音字之祥意,如‘瓶’与‘平’,取‘平安’之意,‘雨’取‘裕’,取‘富裕’之意。特别是,每块古地毯不论物件多少,都有一个吉祥主题。古毯上的花纹多种多样,如人物群仙、羽毛花卉、海河山川,还有少数民族精美古代建筑的样式的则更为稀少,而其中更是蕴含、寄托了当时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将吉祥文化演绎的活色生香,生动表现了中国古人对美满人生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