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5—20分菌丝长到料的2/3时开始覆土。7天后可逐步加大放风量,当气温高于25℃时采用早晚放风,低时采用中午放风。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在22—25℃之间,相对湿度为60—75%之间。3天后菌种萌发正常即可通风
用1%的石灰水调湿,以手握成困落地就散为标准。取地表15厘米以下土,取出晒干,打碎大土坷垃、过筛,土粒的粗细与黄豆粒大小相同。经15—20天的管理,菌丝伸展到土层2/3时,开始喷结菇水,早晚各一次,要少喷勤喷,整个过程需2-3天。可将整个土层打透。喷湿后用铁耙将料面整平,利于菌丝的配土。覆土的厚度为2.5—3厘米,覆土后一周内不需喷水,加强通风换气量,以促进菌丝的爬土,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湿度控制在60-7%之间,如果过干,可向人行道内浇少量水。每百平方米需备土2.5立方米。在覆土前2—3天揭去报纸,如果料面过干可用PH值等于7.5的石灰水喷湿,要少喷勤喷,整个过程需2—3天
四、进棚
二、稻草与粪的预混
经过几次翻堆,稻草柔软,有弹性,呈棕褐色,无粪块,无臭味,无氨味等不正常气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整个翻堆过程为25天左右,最后一次翻堆料内的温度应掌握在50—60℃之间2—3天即可进料,如果温度超过60℃在第三天后进行第五次翻堆
第四次翻堆,在第三次翻堆后第5天进行,翻同三,翻完堆后以45度角叉入一支温度计
出菇管理与采收同其它品种
将料抖松,中间的翻到边缘,表层及底层翻到中间。翻堆,第一次翻堆在建堆后第8天进行
铺好料后,将人行道清理干净,把所有工具放入室内杀菌,其方法是每百平方米用40%的甲醛1000毫升、高锰酸钾500克,分2—3点消毒,关闭门窗24小时后通风直至无甲醛味
在建堆前将稻草堆成2.2米宽,1.5米高,14米长(以100平方米菇计算),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一边喷一边用脚踩实,以堆底刚有水浸出为标准,经2—3天稻草可完全吃透水,以手拧稻草有水滴滴下,成滴不成线时为标准
3.双孢菇专用肥200公斤,敌敌畏500毫升,生石灰50公斤,PH广泛试纸一本,干湿汁1—2支,干温度计4支。硫磺每立方米空间15—20克,每100平方米用1000毫升的甲醛,500克的高锰酸钾
五、播种
在稻草预湿的同时,将干牛(或马)粪与双孢菇专用肥混合均匀,喷水预湿,以手握混合料,手指间有水滴滴下两滴为标准
最后用报纸覆盖料面,保持报纸湿润状态。室内的温度不超过29℃,3天内不放风。播种的方法是先将菌种瓶及用具用3‰的高锰酸钾溶液洗净,擦干,打碎菌种瓶,用手轻轻掰碎。播种量每平方米一瓶,有条件的地方可播15瓶。将剩余的菌种均匀地撒在料面上,然后用木板轻轻压平。将温度计从料中拔出观察温度,料温在29℃以下即可播种,播种时应选择晴天的上午9点之前,下午3点以后。先取菌种的一半,撒于料面上,然后用手轻轻摇动料面,使菌种落于料面上2—3厘米处
向四周墙壁、顶棚、床面、人行道喷施500倍液的敌敌畏。料进棚前,用草帘将整个栽培棚盖好,向床面及人行道撒入少许生石灰。调料的PH值为9,然后铺料
一、备料及处理(以下都以100平方米菇棚计算)
建好堆后堆的四周用草帘围住,防止水分的散失。堆长14米(以100平方米棚计算)。将预湿好的稻草,平铺于通风道上,宽2.2米,高30厘米,距离通风道一端30厘米处开始建堆。通风道位于堆的中央。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喷少量的水,以堆底不流出水为标准。将粪与肥的混合料的1/5均匀地撒在稻草上,以此类推直至建成15米的料堆,堆顶成龟背形,利于料的发酵及雨水的侵入
第二次翻,在第一次翻堆后第7天进行,翻法同上,长度与高度不变,堆宽缩小为1.8米
做好床土向床面及人行道浇透水一次。密闭门窗,每立方米空间用15—20克的硫磺,分4—6点点燃,熏蒸消毒,密闭24小时后通风24小时。根据大棚的面积确定菇床,床宽1—1.5米,床与床之间留有30厘米的人行道,便于管理
2.干牛(或马)粪1500公斤,纯度在80%以上,用新鲜,不能自然发酵的牛(或马)粪,晒干后粉碎,粪团的直径小于1厘米
其上用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覆盖,并将整个建堆场地用水浇透。在建堆的场地中央,挖一个宽30—40厘米、深30—40厘米的通风道,长度以所建堆长加两米
三、建堆与翻堆
1.稻草1500公斤,用新鲜的、晒干、无霉变的稻草,用铡刀铡成20—25厘米的小段备用
六、菌丝管理及覆土
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第6天进行,调料的PH值大于或等于7,每隔2—3天在堆的四周喷施500倍液的敌敌畏,防止昆虫产卵
铺料的厚度为23厘米(以边计)中间高干边缘2-3厘米,将温度计分四点斜插入料的1/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