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有华北蝼蛄和非洲蝼蛄。在土壤中常随季节而上、下移动,冬季潜入土壤深处越冬,春暖时则上升土表危害。从3月至8~9月间都有不同虫态和不同龄期的幼虫发生,错综复杂。幼虫在土中生活,白天潜伏于幼苗根部附近表土内,夜出于地表处咬断苗茎,拖到穴内取食,苗木本质化后,则改食嫩芽和叶片,常造成缺苗断垄。可减少圃地虫口。在土中生活,咬食种子,使其残缺不齐,危害根、茎成纤维状,也有钻入茎内、种内危害,可造成缺苗断垄。二是整地、育苗时,每亩施用5%辛硫磷颗粒剂2~2.5公斤,或每亩用50%辛硫酸乳油250毫升加水10倍,喷在25~30公斤细土中。一般喜在中性或微酸性、腐植质丰富的土中。1年中的活动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阶段:越冬休眠阶段,一般在11月到来年3月,成虫、若虫停止活动,在40~60厘米深土层内越冬,最深可近1米,1洞1头,头部向下;春季苏醒猖撅危害阶段,2~3月间,随土温、气温回升,虫体逐渐上移,4~5月清明至小满已进入土表层,出现隆起的新隧道,经过越冬的虫体需要大量取食,进入越冬后的暴食期,成虫也以此准备交尾、产卵;越夏产卵繁殖阶段,6~8月天气炎热,进入10厘米以下土层,成虫产卵繁殖;秋季危害阶段,8月立秋以后,气温下降,新羽化的成虫和当年孵化的若虫,均需取食,以促进生长发育,并积累营养准备越冬,同时洞穴深度逐渐下移,11月立冬后停止危害,进入越冬状态。终生生活于土中,食性很杂,对播种苗危害严重,可咬食刚播下和发芽的种子,或食害幼苗嫩茎,常将根部或根颈部咬食成乱麻状,导致幼苗生长发育不良或枯死,同时其在地面活动时,挖掘隆起的隧道,造成幼苗和土壤分离,失水而;枯死。一是加强苗圃管理。它们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危害重。可用90%敌百虫晶体或40%乐果乳油10倍液,拌炒香的米糠或谷糠、麦麦夫等饵料,于傍晚撒于苗床,可诱杀害虫,但应注意防止家禽、家畜误食。华北蝼蛄生活史很长,完成1个世代需3年;非洲蝼蛄需2年。在苗期,常造成缺苗断垄;在生长期,破坏根系组织,导致菌株矮小变黄,甚至不能成苗。或用2%用基异柳磷粉剂(也可用3%颗粒剂)2~3公斤,对细土25~30公斤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于苗床并耙入表土内。蝼蛄俗称土狗子。一般多发生在低湿地,特别是沿湖低洼地带,这些地方土壤较粘重、湿度大、杂草丛生,有利于幼虫取食活动。地下害虫危害时间长,从。前者严重危害农林作物下地部分,但其成虫(金龟子)补充营养时,还危害叶、芽、花、果实等,危害较重的主要种类有3~4种。常见的主要类群有蛴螬(金龟子幼虫阶段)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五是大水冬灌或春灌。1年发生3代。蝼蛄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嗜香甜物质,趋马粪等的有机粪肥,喜潮湿土壤。它们的生活史较长,一般需1~3年才能完成1代;主要以成虫、幼虫越冬。地老虎俗称土蚕、地蚕;有多种,一般以小地老虎危害较重。防治方法。沟金针虫主要发生在旱地平原地带,以粉沙壤和粉沙粘壤地区发生多;土壤湿度是决定其危害猖獗的一个重要因素,春季雨水多,土壤湿润有利于发生危害,但雨水过多,则活动、危害受到影响。细胸金针虫喜土壤水分充足,多发生在过水涝洼地区。四是施用毒饵诱杀。蛴螬,金龟子的幼虫通称蛴螬,可分植食性和粪食性两大类。春到秋,从播种到成苗。苗圃地下害虫是指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栖居于圃地土中,食害苗木的种芽、幼苗、幼根、嫩茎及幼芽等害虫。成虫有趋光性。危害较严重的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生活史很长,多年发生1代。三是苗期幼虫危害时,可在苗木行间开沟,灌入5%对硫磷乳油或9%敌百虫晶体1000~1500倍液,使药液渗到苗木根部,然后覆土。对圃地要深翻多耙,精耕细作,中耕除草,施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可以破坏害虫的适生环境,或借机械作用杀伤一部份虫体;冬季翻耕,可将虫体翻至土表,受天敌侵害或自然环境影响而死亡;用氨水作基肥,对害虫有一定杀伤作用,对已有苗木的圃地,也可用16%氨水1份兑水12份浇根,施用前先在苗木行间距苗10厘米处开沟,浇施后覆土,可起到既施肥又杀虫的作用。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金黄色,体壁坚而光滑
苗圃地下害虫如何防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4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