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石藏品 / 画面石鉴评

画面石鉴评

2. 纹理( 10 分):清晰自然,曲折有序,花纹别致;

1.画面:(1)图象:(a)象形(20分)

四 随类赋彩 五 经营位置 六 传移模写

7. 配座( 5 分): 材质优良,工艺精美,烘托主题,雅致协调

附录

但《标准》对“图象”鉴评的描述仅为“图象清晰,画面完整,有整体感”数语,很不全面也很不确切,甚至可以说没有抓到关键性的要素。二.《标准》中画面“图象(40分)”一项的权重约占画面(包括图象、意韵、色泽三项)总分的57%,占石头总分的40%,乃是鉴评画面石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应物象形”的重点是具象与抽象、形似与神似等,“骨法用笔”的重点是图纹的类型特点、风貌风格等,“随类赋彩”的重点是协调性(给画面配最合适的色彩,并非一定要“艳美”)、对比度等,“经营位置”的重点是画面内容的比例及画面在石面上的位置等(有些石头本来画面很不错,但因其位置不佳而大大影响了观赏性,而且,即使对石头进行切割打磨,往往仍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实际上,“清晰”、 “完整”、“有整体感”只是对图象的基本要求而已,要较准确地鉴评图象的等次,更应该全面考察图象的“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以及“经营位置”的情况(第六法特指画家的临摹写真技巧,对奇石鉴评无指导意义)

4.命题(命名)(5分)

最后作一点说明:本文所称画面石,另有类画石、图纹石、图案石等多种名称;《标准》中采用的是“图纹石”这一称谓。因笔者一向比较偏爱“画面石”这一叫法,所以在本文中就仍然习用之了

在中国美术史上,南齐时代的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所著《古画品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享有不朽的声誉。在该书的序言部分,谢赫除首先强调绘画的功能外,继而首次提出了一套品画标准——“六法论”。“六法”具体内容为:

笔者这里想补充的是,民国张轮远在《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中首先提出的赏石要素“形、质、色、文(纹)”,其中的“文(纹)”,实际上包括纹理和象形两个因素,因为他所论对象只是大理石,所以对石头的纹理特别看重;其实广义地看,一切纹理都可视为画面的组成部分,没有必要视其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北京温庆博先生曾撰文明确表述过这种观点。另外,张轮远所说的“形”,无论对造型石还是画面石,都应当统一理解为“石形”,而不是石面上的“象形”,这样才不会和“纹”发生概念重叠,才不致于在鉴评画面石时像《标准》那样忽略其形。一.在谢赫的“六法”中,没有提到画面的“纹理”,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标准》中对画面石设立“纹理”一项是没有什么必要性的;而“六法”中的“经营位置”又给了我们另一个启示:《标准》中没有考虑画面石的“形”(石形,即石头的形状或形态),应该说是完全不恰当的

5. 色泽( 10 分):色泽艳美,协调性好;

3. 意韵( 20 分):文化内涵丰厚,意境深远,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2007年9月由国土资源部颁布的《观赏石鉴评标准》中关于“图纹石”的“鉴评标准”:

重温谢赫的“六法论”,笔者感到,它对提高我们鉴评画面石的水平,对修改完善2007年9月国土资源部颁布的《观赏石鉴评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丰富我们的赏石理论,都应该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5.配座 (5分)

3.质地 (10分)

谢赫“六法论”与画面石鉴评

对于“六法”意义的阐释,历代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虽然存有一定争议,但都一致认为它对绘画作品的品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让《标准》逐步趋于完善并得到石界的广泛认同,是我们拥护《标准》者应该努力的事情。这样修改后是否就尽善尽美了呢?当然不是!比如每一大小项的权重及相应描述,完全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思考和修订。倘本文对次能有一点裨益,则笔者将感到非常的欣慰

四川 情郁于中

4. 质地( 10 分):韧性大,石肤好,光洁细润;

1. 图象( 40 分):图象清晰,画面完整,有整体感;

一 气韵生动 二 骨法用笔 三 应物象形

三.《标准》将对画面的鉴评分解为“图象”、“意韵”、“色泽”三项,又单独列了“纹理”一项,未能很好地显示各项之间的领属关系,显得较为混乱。笔者根据上述思考,建议将《标准》中对画面石的鉴评标准调整修改为如下形式:

注: 个别石种允许切割、打磨、抛光

2.形态(石形)(10分)

6. 命题( 5 分): 立意新颖,贴切生动,富有文化内涵;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4214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