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丽都已经具有相对成型的商业模式,但目前的盈利能力相对有限。这种将花卉种植和市场销售直接衔接,做大品牌在终端消费市场影响力,掌握市场定价权的发展思路,或值得同类型公司借鉴。对此,创新投在入股丽都花卉之后,在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经销网络等多个方面为丽都提供管理支持,试图将丽都的控制力向市场终端延伸,并改变丽都与花农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提高丽都的综合盈利能力。丽都2006年净利润150万元,仅相当于其一年的研发费用
此前,香港的玫瑰主要来自荷兰、哥伦比亚,而丽都玫瑰进入香港之后,由于花卉质量相差无几而价格仅为1/3,因此迅速占领了香港50%的市场份额。据尹於舜介绍,丽都在种植环节的标准化管理落实到很多细节,“仅仅除草这个看似简单的步骤就有大学问,部分杂草不能简单拔除,而应该向内压入土壤,杂草将自然腐化形成玫瑰肥料,经过这种特殊肥料滋养的玫瑰,其花瓣、色泽质量和之前有非常大的差别。”目前,丽都出口产品的叶片质量、抗病机能、瓶插保质期等指标均达到国际一流标准,为出口国际市场打下了基础。具体而言,丽都花卉对温室大棚尺寸、花苗移植方法等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并为花农提供幼苗苗种、农药、化肥等;同时,建立服务中心,为花农培训专业种植技术,从建棚、理墒、小苗移植、田间管理、采切等环节全程跟踪指导,并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辅助管理
变包销制为佣金制,透明化加工、拍卖
在这样的包销模式下,一方面花卉公司缺乏丽都在研发上的优势,对花农的约束力有限;另一方面,由于成品花市场价格的波动,花卉公司和花农在收购价格上存在利益冲突。在丽都之前也有花卉公司尝试类似“公司+农户”的模式,但却鲜有成功者。这些花卉公司同样将种植外包给花农,待花卉成熟以后,以协议价格收购成品花,最后在花卉市场按照市场价出售。当市场价格高于收购价格时,花农往往背弃和花卉公司的协议,直接将成品花拿到市场上出售;而在市场价格低于收购价格时,花农则将成品花上交,将亏损全部转嫁给花卉公司
在KIFA交易数据的基础上,丽都进一步将加工、拍卖环节透明化,并改变包销制为佣金制,使丽都的“公司+花农”模式相对平稳。此外,丽都还为花农开发一套交易结算软件,并与KIFA的拍卖数据对接,使花农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平台清晰了解花卉的成交情况。丽都并不向花农收购成品花,在从花农收回成品花并进行后期切花处理后,转交KIFA进行拍卖出售,这个过程中,丽都仅仅对每枝玫瑰收取1毛1分的加工费,并从销售额提取5%的固定费用。由于利益分成清晰,交易过程透明,丽都和花农形成了花卉产业链上两个互相依赖的环节,并成为一个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资本操刀升级商业模式,意图掌握市场定价权?
将种植标准化并外包
在KIFA成立之后,云南省的花卉交易有了统一的平台,KIFA通过花卉产品指标、质量控制体系对花卉进行分级交易,交易完成后,KIFA通过互联网对产品交易价格进行公示,任何花农都可以清楚了解花卉的成交情况。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底成立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为丽都平衡与花农之间的利益分配创造了客观条件
丽都将种植外包,实际上借助花农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降低了规模化的成本,同时为了保持花卉质量的稳定,丽都建立了标准化的良种引进、品种选育、种苗繁殖、标准化栽培、精细化管理和采后加工处理一整套技术体系,从而对种植各个环节跟踪监督,对所有花农实现种子、检验、包装、服务四个统一。种植是“重资产、劳动密集型”的环节,初期需要投入土地并修建温室大棚,后期则要根据花卉生长情况持续跟踪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