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华东、华中、西南等地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为16毫米左右,头和胸灰白色,胸部后缘中央有条黑白相间的毛丛,腹部橙黄色,基部有1个黑色毛斑。茧丝质,灰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为45毫米左右。头部暗黄色,体浅黄色,各节具有毛瘤,着生黄色长毛。足黄色,腹足趾钩黑色,单序中带。卵扁圆形,灰白色,顶部中央下凹。蛹黄色。第一、二腹节中央节间为黑色,第一至四腹节背部有黄色毛刷,第八腹背有1束黄色长毛
【危害】为害悬铃木、泡桐、榉、榆、朴、重阳木、樱花和刺槐等
以第三代为害最猖獗。茧一般在房檐下、树杈、石缝、墙角和行道树绑扎带缝隙等处越冬。幼虫有吐丝下垂习性,随风迁移扩大为害。初孵幼虫取食卵壳,群集在叶背取食叶肉,3龄后分散为害。成虫羽化盛期分别发生在4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中旬。【发生规律】浙江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丝茧内越冬。卵多产在叶背面、树皮上,呈块状或单片状排列
【学名】DasychirahorsfieldiSaunders
【类属】属鳞翅目,毒蛾科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结合养护管理,人工刮除茧蛹。(2)生物防治:老熟幼虫期释放周氏啮小蜂。(3)药剂防治:发生严重时,用烟参碱1000倍液防治,迅速压低虫口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