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之“农历五月”局部图
在350年树龄的金丝楠木上雕刻
天然生就的织锦般的金黄丝光,正是金丝楠木区分于其他木料的最大特点,使其天生就具有一种优雅怡和、泊然端静的贵气
作者 许悦
而之所以选中金丝楠木作为薄浮雕的载体,“首先它有千年不腐的特性,最适合雕刻传世佳作;其次它质密而温和,适合精雕细刻;第三是其纹理很细腻,温润。这些现在以万元为计价单位的金丝楠木,五觉斋主人郑华星多年前是按吨收回来的,“多是建筑拆迁后回收的,也算是一种保护,否则当地人会当作柴火烧了”。加上精湛的薄浮雕工艺,使之呈现一种行云流水般的雅致和静穆清幽的审美意趣”
薄浮雕工艺“刀刀惊险”
寻宝图
单在水纹的处理上,12幅薄浮雕就体现着12种不同的水纹。为此卢小华尝试着将工笔技法与写意技法相结合,并融入玉雕、根雕、竹雕等多种传统雕刻工艺,远山轻扫,屋宇隐约,同时根据木材的纹理加以巧雕,并在画面布局上大胆增加上下留白,更添天高地广、山长水远的意韵。而且《十二月令图》的蓝本是绢本工笔画,转换成薄浮雕语言又是一项技术难题。谈及创作过程,卢小华用“刀刀惊险”来形容,因为薄浮雕的雕刻深度实在太薄,容不得有一刀的差错。一扇火柴盒大小的雕花窗户,一名技师要雕上一个星期
在千年不腐的“帝王之木”金丝楠上做雕刻,而且是在仅有1.5毫米雕刻深度上雕刻出十几层的图案,会有怎样的效果?中山五觉斋正在广东省博物馆举行的“静木清缘——金丝楠薄浮雕艺术展”,向大家展示了它夺得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百花奖”金奖的魅力
更为难得的是,这十二块木板皆取自同一棵树材,而且还没疤结。《金丝楠薄浮雕十二月令图》是以郎世宁为乾隆皇帝创作的《清宫画十二月令图》为蓝本,展现的是寒暑更替、四时往复的气候变化和物象的交替。都取材于350年树龄的老料金丝楠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