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玉的道德品质人性化与政治象征
因此,中国古玉一直是与政治联系在一起的。《诗经》中的“瑞”,以玉来预测凶吉,了解未来,因此,也有了宗教信仰的发展。从秦朝开始,皇帝采用以玉为玺的制度,一直沿袭至清朝。“执玉来朝远,还珠入贡频”,玉在历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贡品和收藏晶。我国古代以佩玉来表明自己是谦谦君子,甚至也是王公贵族身份、地位、权贵的象征。至关重要的是,古人将玉加以人性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玉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春秋战国时期,六种不同的官吏使用六种不同的玉器,即所谓六瑞制:“王执镇圭,公执桓圭,候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壁,男执蒲壁”
由此可见,华夏民族祟玉的心理成因,就是因为玉制工具能帮助人们征服自然,玉制礼器帮助人们趋利避邪,玉饰能装点和美化人们的生活。美玉具有3个条件:美丽、稀贵和耐久性,用玉石原料制成玉器可作装饰品、观赏石、陈列石及其它工艺美术品。《管子》言:“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可见这也是“玉无价”的最好诠释。因为玉的硬度大,在有文字记载的周朝,已把透明度好、质地均匀的材料雕刻后,做成耐用的生产工具,并用这些工具同自然作斗争
首先,玉具有异乎寻常的实用价值
由以上可以看出,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知玉、用玉、崇玉并有自己独特历史的国家,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玉除了作为装饰品外,还与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伦理、文化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最初贸易中的商品演变为统治阶级的宫廷贡品,再进一步发展成为伦理、权力、宗教的象征,一方面是玉在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玉的需求层次不断丰富和提高,并有所发展
而玉石制成的首饰又可以体现工艺美、款式美和富丽美及其精神内涵等。玉石的美可以体现在色彩美、材质美、晶莹美和特殊的光学美现象上。罗丹说“发现了美,便得到了艺术”。在五光十色的珠宝中,玉就是以其冰肌玉质、晶莹碧绿和温润玲珑而博得人们青睐。玉雕作品不仅具有美学意义,还有着象征性意义。通过玩赏玉,使人产生高尚的情趣和审美的艺术享受
更多玉文化知识请登录 中国
其三,玉的养身与保健价值
古代人还认为食服玉,寿同玉。宋朝医学文献《对济录》中记载:“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以玉磨面可祛瘢痕,还可以滋养毛发,起到美容的作用。玉在山而草木润,玉在河则河水清,故人们对玉总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嘴含玉,借助唾液的营养成分与溶菌酶协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肠之热,平烦懑之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玉屑》中:“玉可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慈禧太后驻颇有术,其美容方法就是以玉磨面。现代科学表明,玉石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锌、镁、铁、铜、铬、锰等。食玉能健康长寿,长生不老,这是我国古代流行的一种观念
其二,玉具有审美和装饰的价值
其五,玉使文人墨客爱屋及乌
一直被人们推崇至今,历史上对玉石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从记载中可以看到和氏璧、玉佩、玉玺等一系列的玉制品。华夏民族对玉有着很高的要求,玉不仅为了修饰自己,同时在某一种程度上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下面大家就围观一下华夏民族祟玉的心理成因:
在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些美好的人和事物,寄托情思,妙笔生花。如,白朴的《阳春曲 题情》:“鬓云懒理松金风,胭粉慵施减玉容;周权的《百字谣 久雨得晴再用韵》:“冷雨难禁,红脂洗脱,半露肤如玉”。诗人从人体之美的描写又具体到人的肌肤美。大清皇帝乾隆对玉也是情有独钟,题有《观承光殿玉瓮再作歌》诗:“和阗玉瓮昨琢成,质文较此都倍赢,周监在殷殷监夏,一经数典惕予情”。如,周权的《念奴娇 姑苏台怀古》词:“当日倾城人似玉,曾醉台中春色”。古代学者根据玉的本质特点以及事物的联系,在诗词歌赋中形容是:“玉体纤柔”“香肌玉润”“冰凝玉洁”“冰肌玉骨”“冰姿玉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