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家俱 / 清代康熙五彩瓷的识别

清代康熙五彩瓷的识别

明成化时出现斗彩,取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争奇斗艳之意。这时的斗彩瓷和五彩瓷虽然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的彩瓷装饰工艺,但二者的区别还是明显的:五彩瓷器中青花只是作为整体纹饰中蓝彩部分的代用品,其他纹饰各用不同颜色的彩料来绘制;而斗彩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后,再根据设计图样,在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以低温复烧成器。五彩瓷器源于宋、金、元时期的釉上红、绿、黄彩瓷,明洪武朝景德镇已烧制青白釉红绿彩瓷,到宣德朝时官窑已有成熟五彩瓷出现并成为朝廷赏赉品,惟釉上蓝彩尚未配烧成功,以釉下青花代之,如西藏萨迦寺发现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和高足碗即是,故又称作青花五彩

相对于后来的粉彩、珐琅彩、浅绛彩及民国新粉彩等品种,五彩曾被坊间称作“古彩”。又因为五彩彩料在烧烤后色彩较为浓重且玻璃质感强,故又被称为“硬彩”

最后,康熙五彩器的白釉面有“蛤蜊光”出现,新仿品则无,也是识别康熙五彩器的重要特征。据说已有制假者用某种放射性射线照射新仿彩瓷,使之出现“蛤蜊光”,但古瓷鉴别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作,不能因为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征符合就忽视其他特征而断然肯定,这样做是极易发生失误的。康熙五彩器的第五个特点是用来彩绘纹饰的白色地釉是质白、细润且透明度低的粉白釉,而不是用来表现釉下青花或釉里红色彩的透明度高的亮青釉。这种粉白釉专业称作奶白釉,是康熙朝在白釉烧制上的进步和创新,极宜衬托釉上五彩彩料的美丽色泽,使明代以来的釉上彩瓷品种在白釉地色泛青的弊病得到彻底改善。康熙时矾红彩抚摸无凸起感,与其他朝不同,有断代参考价值,这是其四

入清以后,顺治一朝至康熙早期,五彩器中蓝色仍以釉下青花表现,这一特征也是判断五彩器时代的重要根据。明弘治、正德时,民窑五彩瓷中有以低温孔雀蓝釉代替青花表现蓝色,终因色泽不正,高档产品中蓝色仍用釉下青花。大约进入康熙朝中期后,釉上低温蓝彩才创烧出来,使五彩器成为完全的低温彩品种

从罐底露胎处可以看到,罐体胎质细腻坚硬,胎体沉重,这是特点之二。本文以清康熙锦地开光五彩人物花卉纹罐为实例,介绍一些康熙五彩瓷的特征。特点之三是绘制纹饰的彩料纯净,色泽鲜艳,在4个锦地开光中,两面对应画着“和合二仙”、“仕女教子”图,两面对应画着“出水芙蓉”图,这种锦地开光的绘画方式,是康熙五彩器的常用手法。此罐高21.2厘米,口径9厘米,腹径22厘米,底径12.5厘米,造型丰满敦厚,这是康熙时期罐类特征之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642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