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栽培技术 / 麻竹丰产栽培技术

麻竹丰产栽培技术

扒土同时也是一次松土,使土壤通气、保水,对竹蔸、笋蔸早发笋、多发笋都有促进作用。肥料施入扒开的沟中,随即覆土,覆土要比原来的土面略高。扒土工作最好在每年的2月或3月初进行,在竹丛四周用锄头自外向内扒开,使竹蔸、笋头的芽目暴露,扒土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损伤笋目和尽量少伤根系。扒土的目的是让竹(笋)蔸上的笋目露出,直接接触阳光,促进笋目早萌发、多萌发,以提高竹笋产量,同时扒土也便于施肥。笋目曝光约5-6天就可以施肥,这是一年中的第一次施肥,称施春肥。这次施肥由于肥料在土中发酵,增加了土温,提高土壤肥力。麻竹产笋量高.每年都要补充大量的肥料。这次施肥的效果可以促进笋目萌发,增加竹丛出笋量,施春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如厩肥、饼肥、人粪尿或土杂肥,施肥量视各种肥的质量而定,一般每丛可施人粪尿、厩肥25-50千克,或腐熟饼肥7-10千克,或土杂肥100-150千克

1、保持合理竹林结构

麻竹以中期出的笋留母较好,中期笋出笋量多,可在恰当位置选择健壮的笋养成新母竹

全株挖起后,在离基部1.5-2.5米处,从节间中段斜行切断,切口成马蹄形。注意不要损伤秆基、芽眼,根系要尽量保留,找到母竹秆柄与老竹秆基连接点,用山锄或快刀切断,带土全株挖起,注意切断时不要撕裂秆柄。母竹选好后即可挖掘,在离母竹25-30厘米外围扒开土壤,由远到近逐渐深挖

竹笋出土接受阳光后,笋箨变绿或暗褐色,纤维老化,味苦涩,笋质降低,所以在竹笋末出土前要经常培土,使竹笋在土中有更长时间的生长,笋体更大,笋质更优,这样不仅产量提高,笋的食用价值也更大。培土时要培细碎的潮土,培土厚度一般要比原来土高15-30厘米。麻竹的竹笋在土壤中生长,笋箨黄色,笋质细白、幼嫩,味鲜美,笋体直径生长一般在土中,出土后只增高而不增粗

麻竹(DendroalamusIatiftorusMunro),别名甜竹、大叶竹,为竹亚科牡竹属一大型丛生竹

栽培麻竹要像种植其它农作物一样经常锄草松土。锄草、松土可结合每次施肥时进行,也可结合笋头封土时进行。经常的锄草松土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在竹冠较稀的竹林里可以间种一些豆科作物或绿肥,收成后将其秸秆埋入竹丛周围,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土壤肥力,为竹林生长创造良好的地下环境。特别是干旱气候,竹冠蒸腾大,竹林往往会因缺水而减产,经常锄草松土,切断地表毛细管,使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有利竹林发笋生长

为了保证扦插后有更高的成活率,有条件的地方技蔸可用50×10-6-l00×100-6茶乙酸处理12小时,或在扦插时枝蔸沾些生根粉,以提高扦插成活率。枝条的选择一定要注意质量,能用作育苗的枝条是:枝节较短,粗壮,基部直径约1厘米,第一至第三节的芽要饱满,枝花要肥大并稍有根点露出,枝箨开始松离或脱落,技色青绿

二、造林季节

2.留母和更新

3.培土

麻竹从栽培成活起,实际上第二年就有少量笋收获,因为每株母竹除留两个笋(或3个)发展两个支系新母竹外,其余可以挖去。但第二年的笋还比较小,数量也少,还不能算真正的生产,一般第三、四年就可以开始批量生产了。投产后的竹林麻竹每公顷要保持450丛(每亩30丛),而每丛竹株数麻竹6株,每公顷立竹2700株(每亩180株),以后每年留母2株,其余笋可以全部割去

检查母竹顶端切口是否朝上,若是朝下,要重新朝上斜切,以便盛接雨水,或在切口涂泥浆,以防竹管干枯,影响侧芽生长发育。发笋前和出笋长竹后各中耕除草1次,使土壤疏松,避免杂草滋生,保证母竹及竹笋的良好生长。如遇久旱不雨,要求每隔5-6日浇水一次,有条件地方可引水灌溉。麻竹造林后最忌人畜触动或风吹摇晃,所以要加强保护,最好要搭支架加以固定,禁止在造林地放牧。母竹成活后,如竹秆或技条芽开始萌发,说明秆基已开始发生新根,可每隔10-15天施稀尿水一次,立秋后即停止施肥

四、麻竹幼林抚育管理

竹枝育苗在春、夏、秋3季均可,但以3-4月最为适宜

麻竹对土壤要求严格,必须选择上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酸性至中性砂质壤土或沙质土;土壤干燥瘠薄、石砾多或过于粘重的均不适于造林,一般以河两岸的冲积土为好。麻竹对地形的要求也较为严格,该竹种垂直分布的海拔较低。所以造林地应注意选择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麓、平原、溪河两岸,山坡的上部不宜栽植麻竹。麻竹性喜温暖湿润,不耐严寒,要求年均气温17-22.5℃之间,最低温度不低于-4℃,全年无霜期极短;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毫米

施肥同样要在竹丛四周开沟,将化肥撒人沟内或用水冲稀后浇灌,施后覆土。施时要注意出笋末期不要再施肥。麻竹喜肥,施肥次数多,产量更高,正如竹农所说:生笋如母鸡下蛋,有吃生到死,无吃死不生。”这说明施肥对提高竹笋产量的重要性。因为后期施肥,会使幼竹生长过盛,组织幼嫩,入冬时容易受到冻害。一般追肥施用时间以出笋初期和盛期为适宜,而且以施速效化肥为主,每丛可施氮、磷、钾混合肥料(5:1:2)1-1.5千克,或尿素、硫酸铵等化肥0.5-1千克。第二次和第三次施肥目的是促进竹笋生长,养好母竹

一、造林地的选择

2、竹枝育苗造林:麻竹的竹秆每节有一主技,在主技基部分生若干侧枝,称次生枝,生技与次生技成簇生长,其基部都有隐芽,可萌发抽枝,节部又可生不定根,竹枝育苗即利用这一特性进行扦插育苗

三、造林方法

第一年留养的母竹已衰老,秆基芽眼已无发笋能力,叶部分衰老,光合作用微弱,必须伐去。这样每丛可保留6株母竹。每年伐去4年生老竹2株,正常生产时,留笋养竹应在中期发笋中选择,伐竹时应将老竹蔸挖起,一般新竹总是在竹丛外围,老竹在竹丛中间,伐去老竹井挖掉老竹蔸,新竹也可安排往中间发展。新造的一株麻竹母竹,第一年最好留两个壮笋(早期笋)养竹,形成两个支系,第二、三年各再留两个壮笋养竹,其余割去,每丛共有6株新母竹,每公顷约有2700株,已形成合理的光合作用群体,可以充分地合成和积累有机养分。如抚育管理得当,第四年可出现笋高产,每年每丛共养新竹2株

l、母竹的养护与抚育

5、割笋

科学经营麻竹笋每公顷产量可达30-40吨,是优良高产笋用竹种。麻竹竹笋期长,产量高,笋昧美,是夏秋两季的优良蔬菜,制成笋干,笋丝和罐头笋畅销国内外

侧根要多,并要密生支根。l、移母竹造林:母竹应选择生长健壮、枝叶繁茂、无病虫害、秆基的芽目肥大充实、须根发达的1-2年生竹林,这样的母竹栽后易成活、发笋力强、成林快。秆基至少要有充实饱满的芽目4-6枚。根据闽南竹农经验:麻竹母竹年龄最好是7-8个月的幼竹,胸高直径以5-6厘米为宜,太粗挖运不便,太细则生活力差。这样的母竹大致是在大暑前后出笋形成的幼竹

竹枝育苗可用主技育苗,也可用次生枝育苗。主枝育苗,一般3个月即可成苗。主枝育苗是从2―3年生的竹秆上选择生长健壮、隐芽饱满且技蔸有根点的主技,从主技基部用利刀切下,切技时注意不要使枝蔸撕裂,也不要损伤隐芽和根点,在第三节上约2厘米处剪断,最上节保留些枝叶,剪去主枝下面侧枝,宿存技箨可剥去,露出芽眼。杆插后要搭棚遮荫,棚不要太密,适当透光,如遇连日阴雨,要注意排水,如天旱要注意浇水,20天后要施一次稀薄的氮肥或人粪尿。以后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按株距15厘米斜放技段,再覆土压实,露出带技的第三节,下面全部埋入土中,然后盖草、淋水。把切好的技段放入清水中或放在阴凉地方淋水保湿

2、扒土施肥

用次生枝扦插育苗与主枝扦插育苗方法相同。用次生枝育苗,苗源更广。但首先要在育苗的前一年把母竹顶梢削去,使之失去顶端优势,也要剪去主枝,并将母竹秆基的芽目剥去,使之不能发笋长竹,这样就有充足的营养培养又多又壮的优质次生枝

4.锄草松土

麻竹一般都在3-4月发叶,恢复生长活动,5~11月间出笋长竹,幼竹生长可延至12月,以后进人休眠。一般掌握在秆基芽目即将萌动前最为适宜。由于麻竹大多采用移竹造林或用无性苗造林,所以直在生理活动最弱的1-3月休眠期进行造林。掌握好季节进行造林不仅成活率高,且当年出笋,一般3-4年即可成林

五、成林抚育管理

割笋过早,笋体小,产量低;过迟,笋体大,但笋质差,一般掌握在麻竹30厘米左右就可割笋,割笋时先扒开竹笋周围的泥土,用割笋刀沿笋绳上部割断,笋蔸要完整留下,也不要使笋柄与母竹接触点撕裂,因为笋蔸有再发笋能力(当年或第二年),笋蔸保护完好对提高笋产量有很大意义。如随割随封,易使切口感染腐烂,以致出笋减少,所以割笋后要等数天,待切口自然干后封土,这样笋蔸会保持数年有发笋能力。割笋后切口有伤流,特别是出笋盛期伤流更多,割后不要马上覆土(称封土)。麻竹的竹笋要适时割。割笋时还要注意不要损伤笋头芽目,有的一个竹蔸或笋蔸会萌发2-3个笋,在割先成熟的笋时要注意不要损伤还在继续生长中的笋

母竹放好后即覆土。栽植时竹秆应正面斜放,不要反面斜放或直立栽植。麻竹的栽植密度一般每公顷450-600株(30一40株/亩),成林后有450~600丛,株行距为4×4(米)或4×5(米);穴的规格为50×50×40(厘米)。栽植时穴底先填表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些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好,施下要与填底的表土拌和、然后将母竹斜放穴中,马蹿形切口向上,以便接存雨水,或栽时切口即用泥浆灌入,以防止竹秆散失水分而干枯。踏实,覆土应超过母竹原入土处3厘米左右为宜,上都要塞成馒头形,井盖草保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672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