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扬长避短,协调防治
首先,坚持“两查两定”,搞好害虫测报。测报工作是掌握虫情,指导施药的依据,要通过“两查两定”,摸清害虫发生时间、数量,制定适宜的防治计划,力求做到科学用药
1农业防治是基础
目前我国大部分害虫防治指标保险系数较大,农药的投资远大于害虫造成的损失。因此,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适度放宽防治指标是开展综合防治的关键。科学合理的防治指标,要根据害虫和作物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查和试验来确定
害虫综合防治是一套害虫管理系统,它运用生态学方法,根据不同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从农田生态系的整体出发,以保护作物为中心,以控制害虫为目标,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充分发挥生态系中有利因素的作用,限制不利因素的发展,有效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在大田生产中,开展害虫综合防治,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但为了充分发挥生态系中有益生物因子的作用,要做好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工作,有条件的地区可繁殖释放赤眼蜂、瓢虫等天敌昆虫,或施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等,通过引进或助迁等措施,保护和增加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积极协调各种方法,特别要解决好施用化学农药与保护天敌之间的矛盾,这是综合防治的重点,必须施药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用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化学农药仍是或继续成为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害虫猖獗发生时期
据试验,水稻分蘖期去掉1~2片叶,产量影响不大;大豆任何时候去掉17%叶片不减产;玉米乳熟期受玉米螟为害损失最大,其他时期的影响则忽略不计,小麦旗叶受粘虫为害严重影响灌浆。因此,要从经济规律出发,注意投入产出比例,即必须弄清各种作物受害的经济允许水平,制订一个科学的防治标准。在生产中,大部分害虫并不直接为害作物的收获部分,害虫密度与受害作物的经济损失的关系十分复杂,涉及到作物生理、形态特点、耐害性、个体与群体的补偿能力等。综合防治的目的,是要把害虫种群控制在一定数量之内,使造成的损失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而不是要彻底消灭害虫
高效、广谱、高残毒农药对天敌影响大,应尽量改用高效高选择、低毒低残留农药;用内吸剂和胃毒剂,少用触杀剂和熏蒸剂。最后,选用适宜品种的农药,改进施药技术。改用颗粒剂、深施、滴灌等代替喷雾、喷粉和泼浇等施药方法。此外,农药要交替使用,科学混用,以延缓抗药性产生;农药与农药、农药与微生物制剂、增效剂、拒食剂等,以及农药与化肥等合理混用,可提高药效,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对大株型作物如棉花、玉米等还可用涂茎法施药;对水稻则可将内吸性长效乳剂从灌水口滴入,让农药随水流入全田,既可有效防治害虫,又可保护天敌
总之,开展害虫综合防治要从农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综合考虑作物的补偿能力、害虫本身的特点、天敌的控害能力、非生物自然因子及非化学防治方法的作用等,克服单一防治方法的弊端,才能表现出其显著的生态学意义和强大生命力,为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作用
因此,农业防治是最基本、也是最经济的方法。农业防治是通过轮作、耕翻、排灌、育种、整枝、除草等栽培措施,造成一个适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的生态条件,避免、减轻或控制为害,不需或很少另外投资
2有一个合理的防治标准
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是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其卵、幼虫及蛹期均在寄主体内,抗药性较强,但成虫羽化后抗药性差,产卵高峰又常与稻纵卷叶螟2龄幼虫(防治适期)吻合,若按常规时间施药,对其杀伤力很大,如果把施药时间提早到稻纵卷叶螟卵孵化高峰期或推迟到3龄初期,就可达到保蜂灭虫的双重效果。其次,调整施药时间,选择对天敌影响小、杀虫效果好的时期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