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木雕行情 / 长满蛤蜊皮未必是”海捞瓷” 流入市场的数量有限

长满蛤蜊皮未必是”海捞瓷” 流入市场的数量有限

当年,“碗礁一号”部分古瓷出水,震惊了文物、考古界,同时,也吸引了海底古瓷器收藏者的目光,并极大地刺激了文物市场的神经——2005年年底,一批在海底沉睡了数百年的海捞瓷首次登陆拍卖场。次年5月,北京某拍卖公司拍出的一只明洪武釉里红莲口鱼藻大盘“海捞瓷”价格为792万元。尽管这些瓶瓶罐罐算不上官窑名品,但在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200多件拍品总成交额高达2727万元、成交率为92.05%,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瓷器市场顿时刮起了一股“海捞瓷”之风

有人就曾用80元的价格买下一件标价6500多元的“海捞瓷”。捞到沉船文物的渔民只是极少数,“海捞瓷”流入市场的数量也是很有限的。可见,在“海捞”神话的背后,更多的是个别利欲熏心的人利用藏家的狂热制造的赝品。哪来这么多“海捞瓷”啊,有行家曾对杭州市面上的“海捞瓷”进行鉴定,发现其中95%是赝品

对“海捞瓷”的鉴别,应以瓷器本身的相关要素为基本着眼点,千万不要被绘声绘色的打捞故事和流传来源所迷惑,更不要被瓷器表面有海洋附着物的假象所迷惑,以免陷入骗局

叶老师一看,瓷器上面都长满了小蛤蜊皮,看着身上都起鸡皮疙瘩,但瓷器根本就不对,而藏家还根据上面生长的海生物,坚信自己收藏的就是“海捞瓷”……。不久前,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叶佩兰老师曾给笔者讲了个故事:南方有位企业家收藏“海捞瓷”,自己在溶洞里放了上千件的瓷器,请她去鉴定一下

“海捞瓷”逐渐受到藏友关注,迅速在圈内引起收藏者共鸣。同样,国内不少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海捞瓷”,这些“海货”真假难辨,虽然故事讲得曲折动人,但估计多数不会是真的。甚至有部分瓷器藏友专门赶往福建、广东沿海,希望能得到一件“海捞瓷”

其实,对“海捞瓷”的关注从2005年清代古沉船“碗礁一号”的发现就开始了。“南澳Ⅰ号”此次考古,估计会吸引不少藏家的眼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7113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