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专副刊-城市杂志
初学乍练
同时,此时还出现了堆塑、镂空的技法。大多器物光素无纹,但多经过打磨,只有少量器物上有刻纹、拍印纹,纹饰中以八角星纹最为独特,在灰陶上还出现了类似象形文字的图案,有山、太阳、云气、石斧等,是目前已知陶器上出现最早的象形文字。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江苏北部地区,淘气的成型仍以泥条盘筑为主,少量为手工捏制,晚期出现轮制法,陶质较为细腻,在器型上还出现了鬹、觚形杯、三足鼎、盉、豆、尊、支座等
新石器时期的代表文化遗址包括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河南新郑县裴李岗出土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陶器为夹砂和泥质两种陶器,红陶居多,少量为灰陶,有罐、壶、鼎、碗、钵、盂等造型种类不多,基本光素无纹,夹砂陶器上有粗糙的绳纹、划指甲纹和篦点纹等。南方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有少量彩陶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等地,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四个类型,在以前的文章中对此类文化类型的陶器曾做过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不一一赘述
龙山文化中最值得称道的是黑陶,薄胎黑陶更为精致,有的黑陶胎壁厚度仅有0.3至0.1毫米,这就是被后人所称道的“蛋壳陶”。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很广,除山东外,还有河南、陕西、湖北、安徽等地。龙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延续,因此在器型、纹饰等方面都与大汶口文化陶器一脉相承
近年来,陶器逐渐成为收藏者追捧的热点,尤其是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也越来越多地被诸多收藏家所珍藏
由于地域差异,陶器上的纹饰也大不相同。半坡彩陶多以动物、几何纹为主;黄河中游的庙底沟遗址彩陶主要由曲线、涡纹、圆点纹、弧线组成纹饰带,动物多为蛙纹、鱼纹、鸟纹等,最有特点的就是以点、弧线连接而成的花卉纹;秦王寨遗址陶罐上有变形的“X”“S”纹,这在其他文化类型的陶器上是见不到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等地,分为北首岭、半坡、庙底沟、秦王寨等若干类型,所烧陶器多为红、黄、灰等泥质陶或夹砂陶,主要的器型有罐、瓶、壶、钵、碗、杯、盆等生活日用器,主要装饰方法有彩绘、磨光、拍印绳纹、篮纹、席纹、布纹、弦纹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即在成形的陶坯上用墨彩、红彩绘画纹饰,再置于窑中一次烧成,早期多绘于坯胎之上,中晚期多在坯胎上涂一层白粉或红粉后再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