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盆景病虫防治 / 八月发生的主要虫害

八月发生的主要虫害

幼虫体黑色,头部有4个黑斑,两侧有隐约白斑3—4个,前、中、后胸各节两侧有黄白色斑3个,接近胸足2个相连,第3—8腹节每节两侧各有黄白斑4个,近背面2个前大后小,近腹足2个相连,第9节仅有1个黄白斑。翌年4—5月羽化。在安徽、上海、江西等省市均有发生,主要为害葱兰、朱顶红、石蒜等球根花卉的叶片。1年发生5—6代,以末代老熟幼虫于11月下旬在寄主植物附近入土,化蛹越冬。幼虫孵化后群居取食,所排的粪便多堆积于寄主植物的丛基,粪便呈米白色,夏季炎热时,幼虫早晚取食,白天在阴凉潮湿处栖息,8—9月份为害最为严重。成虫有趋光性,卵产于葱兰等寄主植物的叶片上

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树皮、墙缝等处越冬,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产卵,5月上旬至7月下旬若虫孵化,6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羽化,7月中旬至9月上旬产卵。成、若虫刺吸叶片、枝梢和幼果汁液,呈苍白斑点,影响花木植株的正常生长。第2代若虫7月中旬至9月上旬孵化,8月末至10月中旬羽化,11月上中旬越冬。成虫飞翔能力强,趋光性不强,卵多产于叶背

⑹袋蛾类

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2—3代,于6月下旬在樟树的夏梢上出现第2代若虫,8月下旬第2代若虫开始发育、羽化、交尾、产卵,产卵于秋梢、秋叶,孵化发育至2龄后越冬。其成虫善跳跃,卵常排列成行,多产于叶尖,卵期4—7天。初孵若虫爬行至叶背合适的部位固定吸食,被害叶面初现黄绿色椭圆形微突,随着虫龄的增长,逐渐变成紫红色虫瘿,导致叶片早落、树势衰弱。樟木虱近几年在浙江、安徽、上海、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省市广为发生,严重影响到了樟树的正常生长,更影响到树冠的美观,妨碍了绿化效果的发挥

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樱花、合欢、金桔、山楂、玳玳、碧桃、寿桃、榔榆、樟树、紫荊、金弹子、冬红果等花木。若虫的头、胸、翅芽黑色,全身被白粉,头部中央至小盾片有1条浅黄色中线,翅芽内缘基部有红色斑点。成虫体长21.0—24.5毫米,黑色,密布黑色刻点和不规则细小黄斑;头部中央至小盾片基部有1条黄色细线,前胸背板前缘有黄色窄边,胸部腹面黄白色,节间黑色

⑷日本龟蜡蚧

⑸葱兰夜蛾

在一些高温高湿、通风透光较差的环境中,或在摆设或种植密度大、光线差、湿度高的场所,蚧壳虫类将继续发生严重的为害。每雌虫平均能产卵1000多粒。初孵若虫多寄生于叶片上,少数也寄生于嫩枝和叶柄上。以日本龟蜡蚧为例,1年发生1代,5月中旬为其越冬代雌成虫的产卵盛期,6月上中旬为孵化盛期,老熟雄若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量化蛹、羽化,雄成虫羽化后即能与雌成虫交尾,2—3天内死亡。以后雌虫则随着虫体的各次脱皮陆续迁移到枝条上寄生,雄若虫直至化蛹仍留在叶片上。若虫孵化后经一定时间爬行后固定于寄主上取食,一般固定6小时后开始分泌蜡质,约经15天形成星芒状蜡被。经40天后,雌雄虫的蜡被发生变化,雄若虫仍为星芒状蜡被,雌若虫逐渐融合星芒状蜡被而成龟甲状

8月的高温干旱环境,是刺蛾类幼虫疯狂为害时期。桑褐刺蛾第2代成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下旬出现,第2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害香樟、法国冬青、乌桕、无患子、银杏、七叶树、杜仲、碧桃、樱花等花木的叶片。这些刺蛾幼虫的虫口密度大时,可将整株花木的叶片和嫩梢吃光。扁刺蛾、丽绿刺蛾的第2代成虫于7月上旬至8月上旬出现,第2代幼虫于8月至9月中旬为害海棠类、梅花、紫荆、紫薇、月季、桂花、石榴、牡丹等花木的叶片。黄刺蛾的第2代成虫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于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危害樱花、紫薇、桂花、白玉兰、榔榆、碧桃、梅花、香樟、杜英等花木的叶片;褐边绿刺蛾的第2代成虫于8月初出现,第2代幼虫于8月中旬至9月是为害高峰期,主要为害樱花、月季、海棠、梅花、白蜡、冬青、乌桕、紫荆、榔榆、法梧、喜树等观赏植物的叶片和嫩梢

⑴麻皮蝽

⑵刺蛾类

⑶樟木虱

在8月份,小袋蛾的第2代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害香樟、茶花、梅花、银杏、三角枫、桂花、榔榆、紫荆、海棠类等多种花木的枝叶;茶袋蛾幼虫自7月上旬开始为害,一直可持续为害到10月中下旬;白囊袋蛾的幼虫,取食多种花木的幼嫩枝叶,也可持续到10月中下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0/27488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