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力求通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让工艺陶瓷从业人员提高创意水平。”余卫平坦言,对德化陶瓷业来说,人才和创新创意不足是最大的发展瓶颈,产业升级首先期待人才的勃兴
所以,我们公司的研发中心在厦门,而不是在德化。”。德化一家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直言不讳地说:“德化当地陶瓷研发人员无法摆脱固有观念的约束,设计理念比较落后。设计,是社会现代性的最重要特征。德化陶瓷现在最缺什么?陶瓷企业经营者们说得最多的,是缺创意人才
作为全国最大的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从国际市场带回的各国文化元素逐渐在德化“大汇聚”,这些新的个性把文化优势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成为德化与其他陶瓷产区的最大区别和优势。这些举措已经保住了不少老客户。如今,德化人已经认识到应“多元化”开拓市场。有的瓷企直接到欧洲设立分公司,聘请当地专业人士开展研发,并在当地建立自己的终端市场
在他的推动与号召下,1709年3月,当地烧制出了欧洲第一件白釉瓷器,次年,世界著名的迈森瓷器制造厂成立了。在德国德累斯顿,身为萨克森选帝侯和波兰国王的奥古斯都大力王,格外迷恋德化产的“中国白”瓷器。除了生产“中国白”,迈森还模仿生产德化的弥勒佛,也曾用红色黏土复制德化产观音立像。到18世纪,欧洲皇室贵族对中国瓷器的狂热达到了巅峰,仿制德化瓷的热潮掀起,簇生了欧洲瓷器的诞生
德化不乏陶艺大师,一些陶艺大师的作品基本代表了当代陶瓷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是,没有创意的艺术家也只能沦为工匠,再好的材质也只能沦落至替人代工,贴牌生产。想法就是创意,只有好的创意才会有高附加值的陶瓷作品
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德化陶瓷打响自己的品牌也尚需时日
据她介绍,德化瓷在欧洲引发了“厨房革命”,替代了原有的金属厨具。17世纪初,法国太子喝肉汤用的是一只中国瓷碗。德国的三任皇帝则收藏了大量的德化白瓷,虽然历经战乱,至今仍有400多件德化瓷塑精品存世。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东方艺术馆馆长刘明倩说,欧洲最先了解陶瓷是从德化开始的
据省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余卫平介绍,此举是为引导我省陶瓷产品(工艺陶瓷)设计创新思路,举荐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才,促进工艺美术品的设计创意提升和市场繁荣。11月25日至29日,首届福建省陶瓷产品(工艺陶瓷)设计职业技能竞赛在德化举行
11月28日,参赛选手在认真创作精美的陶瓷工艺作品
作为千年窑火不熄的瓷都德化,如何借助历史的辉煌,奏响复兴的铿锵足音?。温润明净、精巧秀雅,1000多年的产业史,让德化陶瓷闻名天下。然而,当今世界知名陶瓷品牌多在欧美国家。德化身为瓷都,却没有一个享誉全球的陶瓷品牌
35名参赛选手在五天内用统一提供的材料,根据构思,现场创作一件以人物、动物、花鸟、景观等形式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泥塑作品,并在30天内翻制、烧结成陶瓷作品。福建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是首届福建省陶瓷产品(工艺陶瓷)设计师职业技能竞赛的主办单位之一,据介绍,本次大赛的主题是歌颂祖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民俗风情
此外,长期以来德化陶瓷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名牌效应,因为德化陶瓷品牌大多定位不清晰、缺乏个性、品牌气质趋于雷同。外地人到德化来,往往被满城的陶瓷店看花了眼,购买陶瓷无从下手。笔者在德化街头随意采访了解到,不仅外地人不熟悉德化的陶瓷品牌,就连本地人也不知道德化有什么陶瓷品牌
为此,德化十分重视陶瓷艺术人才的培养,几年来,相继出台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若干意见等鼓励和扶持陶瓷艺术人才发展的工作措施;累计投入3.2亿元建设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原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和德化职业技术学校;高度重视对“创二代”、“创三代”企业家队伍和高级艺术人才培养,继去年组织46名企业家和58名工艺美术大师赴清华大学研修后,今年又组织44名企业家、30名工艺美术师前往香港大学、清华大学进修培训。目前,德化已有国家级大师5名,省级大师57名,市级大师43名。“德化陶瓷业走到今天,已经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德化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然而,一位有识之士却表达了这样的担忧,“陶瓷艺术家是有想法没办法,而德化的陶瓷工匠是有办法没想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到今天依然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超越的
与会专家在会上提出:“明清时期,德化窑生产的白瓷在世界影响巨大,不仅‘民窑官用’,而且称得上是‘世界官窑’。”这一提法也否定之前德化窑仅是“民窑”的说法。2011年,“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曾汇聚了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
复兴:首先期待人才的勃兴
辉煌:“世界官窑”曾在德化
然而,当人们还沾沾自喜于老祖宗的辉煌时,几百年后的今天,那些从中国学得制瓷技艺的欧洲国家已经从材质的不足中走了出来,在创意设计和品牌营销上做起文章,将古老的德化瓷产业挤到了身后。“世界白瓷看中国,中国白瓷看德化”,这一句话无疑道出了德化白瓷工艺之高和材质之美
迷茫:产业名牌效应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