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蔬菜栽培 / 马尾松毛虫灾害控制技术

马尾松毛虫灾害控制技术

(5)发生地带

深山安全地带(无灾区):松毛虫很少,一般不会成灾

(3)卵期可施放赤眼蜂或平腹小峰

丘陵猖溉地带(常灾区):松毛虫每年在松林内此起彼伏地猖撅成灾

在海拔800m以上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高湿不适宜马尾松毛虫正常生活。历史上基本未发生松毛虫,或偶有发生,但不成灾

三、马尾松毛虫猖溉的几个主要因素马尾松毛虫的猖獗与食料、气候、林型、天敌、地理分布等关系十分密切

1、常灾区

(2)补植改造对疏林、残次松林或生长势差的中幼林,应及时补植、改造适生的阔叶树种,或抗虫耐虫的其它树种。马尾松与枫香、樟树、杉树、竹类等混交,湿地松、加勒比松,火炬松等对松毛虫有一定的抗性

四、松毛虫发生类型区划:根据原重庆市21个区(市、县)的地形地势、海拔高度、林下植被、人为活动、松毛虫历年发生及防治情况等,并依照松毛虫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设计,区划为:

3、安全区

(3)林型与大发生的关系各种类型的混交林,都具有减轻虫灾的作用,一般在纯松林内虫口密度大,受害重,天敌寄生率低。混交林虫口密度小,受害轻,各虫期的天敌寄生率高,大面积的混交林可以避免松毛虫灾害

松毛虫7-10年大发生一次。马尾松毛虫偶灾区主要在海拔500-800m范围内,地处低山中下部;松林呈块或带状分布,常有轹类、杉木、竹类等混生,林下植被多为灌木、蜜源植物,天敌种类及数量较为丰富;土壤较深厚湿润;松树长势好

二、马尾松毛虫发生世代数马尾松毛虫在长江河谷流域每年发生2-3代(以二代为主)

松毛虫大发生时满覆地面,在林地低凹处、小沟、池塘、农田里常聚集成堆,腐烂的尸体散发出臭味,使溪水不能食用,农民不能下田,虫体和茧壳上的毒毛散布在杂草、灌丛枝叶中,人接触毒毛,引起中毒,轻者痛痒,重者发生炎症,四肢关节肿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正常工作。我市森林面积2530万亩,其中马尾松林面积1280万亩,占森林面积的1/2。据近四年资料统计,松毛虫常年发生80万亩,防治面积70万亩,占发生面积85%。松毛虫灾害不仅直接影响林木的材积生长,对森林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影响更大,如松脂产量降低,水源涵养下降,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减少松材产量等

(4)保护利用林间天敌和食虫鸟类等

(4)烟剂防治第一代幼虫

1、营林防治

在幼虫孵化期间,狂风暴雨可使多数初孵幼虫趋于死亡,如果绵绵细雨,风力不大则反而有助于其传播和存活

当松毛虫大发生时,常常在幼虫尚未达到老熟阶段松针已被吃光,此时,由于食物缺乏可促使幼虫提早结茧化蛹,但化蛹率及羽化率比正常要低,且产卵量也减少。(1)食料与大发生的关系松毛虫的生长、发育、繁殖与食料丰欠程度关系非常密切,在食料丰富的条件下,幼虫生长健壮,繁殖量就能成倍地增加;食料不足,容易引起松毛虫大量死亡

(2)用松毛虫CPV、NPV、GV病毒或BTW-BT生物复合剂防治越冬代或第一代3龄幼虫

高温能直接影响松毛虫卵的孵化,在32℃的气温下,可影响孵化率达40%左右。温度还可以直接影响发育历期的长短,越冬气温低,发育所需的时间长,夏季气温高,繁殖一代所需时间就短。6一7月间极度高温干燥,对幼虫生长发育不利,地表温度超过40℃,会使迁移爬行在地面的幼虫大量死亡。在幼虫越冬前后,气温不是骤然升降,则对死亡率的影响不大,如果短期内气温升降幅度过大,在越冬前则可影响到幼虫体内脂肪的累积;在次年春季出蛰开始活动大量取食时,如遇寒流侵袭,日平均温度突然降到5℃以下,连续几天,可使越冬后的活动幼虫大量死亡。温度对松毛虫幼虫的影响,以越冬代较为明显

在常灾区或偶灾区高虫口地带,选择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强压虫口基数,防止扩展、蔓延

2.生物防治

浅山偶发地带(偶灾区):松毛虫发生数量一般不大,仅在个别年份成灾

由此可知天敌对抑制松毛虫的猖狐,起着重要作用。(4)天敌与大发生的关系据调查巴县1957年蛹的寄生率高达98.5%;湖南省新宁县1954年因白僵菌寄生而死的松毛虫达95%;安徽滁县黑大蚁捕食第1代松毛虫卵达26-55%,双针蚁捕食第1代卵达4O-100%;中国林科院解剖一只黑翅鹃,发现胃内633粒松毛虫卵;广西林科所观察一个大刀螳螂在一个龄期内可捕186条松毛虫幼虫等等

五、准确掌握虫情在松毛虫幼虫活动期间,每年调查三次种群数量情况,9-10月及翌年2-3月调查越冬前后虫口基数,6-7月份调查第一代幼虫发生趋势,调查所采用线路概况了解与标准地详查相结合。路线调查看重了解幼虫分布范围、危害情况、天敌种类,便于确定防治地点、时间等;标准地调查看重掌握种群量、有虫株率、虫口密度、天敌寄生率等

(3)25%灭幼脲见号低星喷雾;

(l)在郁闭度0.6以上的低中虫口林区,于早春或越冬前使用的白僵菌等常规或接种式防治

2、偶灾区

一、马尾松毛虫分布马尾松毛虫分布于秦岭至准河主流一线以南各省(区)以及长江河谷流域,几乎遍及整个马尾松分布区

(2)气候与大发生的关系气候不但可以直接通过温、湿度对马尾松毛虫的生长发育起作用,而且可间接通过寄主植物及天敌等对其起作用,促使松毛虫种群数量变动,因此气候对害虫大发生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高湿对幼虫孵化有利。松毛虫卵、幼虫和蛹,在长期相对湿度不满75%时,都不能保持正常的生长发育。蛹在50%的湿度下,蛹期较正常的延长1-2天。湿度对松毛虫的影响。幼虫生活在湿度为75%以下的环境中,其生长发育缓慢。在江南地区,4、5月阴雨连绵,空气相对湿度很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往往使松毛虫大批感病死亡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始终坚持以营林生产技术措施为基础,合理使用生物的、化学的方法,将害虫可持续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达到长期有虫不成灾,保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3、化学防治

六、综合控制措施在掌握虫情的基础上,根据类型区别不同林分状况、不同虫口密度进行分类施策:

(2)20%氰马乳油等低量喷雾;

马尾松毛虫的常灾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m以下;地处沿江河谷、丘陵、山间盆地;人工中幼纯林居多,林下植被稀少,多为草本;土壤贫瘠干燥;农林交错,人为活动频繁,过度修枝,松树长势差。松毛虫3-4年大发生一次

(1)3‰多效灵等粉剂,喷粉防治;

(1)封山育林在常灾区或偶灾区的虫源地,实行长久性的封山或轮流封山;若为少林区,则实行定期封山和定期开山制度

4.人工防治:对小面积松毛虫“虫源地”进行人工(用摄子)捕捉幼虫、采苗、采卵是一项重要的辅助措施

干旱影响空气湿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促使松毛虫幼虫猖撅为害,但过度干旱可以抑制害虫的大发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根盆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enpen.com/2022/11/28173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