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癣”是一种与绿色有关联的表现特征,是铬离子的提供者,即在翡翠成岩初期,由癣内释放出将翡翠致绿色的铬离子,在适当的条件下进入矿物晶格致色,因此行话称“癣吃绿”或“绿随黑走”。这时不一定有癣,癣与绿关系不大。“活癣”颜色鲜艳亮丽,“死癣”颜色黯淡发黑。若癣与翡翠共生,有利于铬离子释放的地质条件、热液活动,癣内的铬不断释放致色离子,当地质环境的改变不利于铬离子释放致色时,终止致色,就会产生黑随绿走的现象,称“活癣”。在生成翡翠的过程中及以后的多次地质运动、多次热液活动中,有铬离子释放的地质环境,可使翡翠致绿。癣与绿关系密切,但有癣不一定有绿,有绿不一定有癣,要看癣的生成环境与时间,以及癣内是否有铬离子的存在等因素。故民间又有“活癣”与“死癣”之说。生成以后,产生的“癣”,没有铬离子释放的地质条件产生的癣称死“癣”
如果在一个面上出现有大量的片状癣,而另一个面上有大量的点状癣,那么内部可能含有太多的阳起石等产生癣的矿物;如果有一些癣仅仅在一个面上有表现,而且都是片状癣就有可能仅仅在表面有—点“脏”,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在二个面甚至三个面上有癣时,有可能内部很“脏”。有时癣旁有“松花”显示,这指示其内有绿,但其内绿有多少、形状实无法判断。癣与绿之间的关系可分为三种,1、癣与绿相互包容不易分离,2、癣与绿逐步过渡或界域分明,3、绿与癣相隔一段距离、各方单独存在。癣的主要矿物成分是碱性角闪石,通常呈柱状、纤维状集合体,呈靛蓝色、蓝黑色,往往围绕辉石、尤其对硬呈边缘交代或完全交代,与皮壳周围的物质有明显的颜色变化。根据翡翠原料上的绿与癣,小构造与瘤,翡翠矿物与癣的穿插关系,可准确判断“活癣”与“死癣”。因此行内说看翡翠原石需要三分眼力,更要七分运气
翡翠的“癣”是指在翡翠原料皮壳表面上出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以斑块状和条带状出现最多,呈黑色、深绿色或灰色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