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土传大豆、南瓜疫病化学防治的发展趋势
解决抗药性的产生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一是根据病害预测预报的结果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或交替使用药剂品种;第二个途径将此类杀菌剂与保护性杀菌剂加工成复配剂,如瑞毒霉锰锌、杀毒矾、霜脲锰锌、安克锰锌,土传疫病是疫病中十分难以防治的病害,最主要原因就是药剂不能充分发挥杀菌作用,因此对其实施化学防治必须在充分了解病害流行规律的前提下选用合适的杀菌剂,采用适当方法进行处理才能达到防病的目的。4.4科学用药,避免抗药性产生瑞毒霉及其它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在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疫霉菌容易对其产生抗药性,因此对这类药剂不能长期大面积重复使用
3土传大豆、南瓜疫病化学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4.1开发具有高杀菌活性,且持效期长的新型杀菌剂与除草剂和杀虫剂相比,杀菌剂品种的开发相对滞后,主要是由于植物病原微生物与寄主植物间关系比较密切,因而研究对病原菌有效而对植物无药害的品种就要困难些。因此生产上急需开发新型、持效期长、杀菌活性高的杀菌剂用于土传疫病的防治。防治土传疫病除苯基酰胺类的瑞毒霉和恶霜灵外,近年又开发了霜脲氰、霜霉威和烯酰吗啉、甲呋酰胺等杀菌剂,但它们的用量无法与瑞毒霉相比,而且效果也不理想,致使长期、大面积、重复使用同一药剂或同一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导致药效下降,抗性菌株出现
对南瓜疫病防治试验证明,在目前品种感病条件下,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防治措施。4.3了解病害发生的规律,适时喷药防治大豆和南瓜疫病其危害主要是土壤中病菌侵染所致。对于大豆疫病的防治,在选用抗耐性品种的前提下,采用土壤或种子处理进行预防是控制疫病危害的有效方法。而南瓜疫病一般通常在雨季来临后才开始发病,加之生产上常常采取浸种催芽,种子处理不方便,因此可在雨季来临之前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地控制土传病害的危害,其后根据其它田块发病情况适当喷雾控制土传病菌引起的叶部病害
对于土传大豆南瓜疫病的化学防治,除硫代氨基甲酸盐及其衍生物类保护性杀菌剂外,多年来使用的主要是以瑞毒霉、恶霜灵等为代表的苯基酰胺类杀菌剂,以后虽然相继开发了霜脲氰、霜霉威等杀菌剂,但均因其持效期短不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病菌对植株的长期侵染,致使长期、大面积、重复使用瑞毒霉而使得抗药性菌株出现,进而导致药效下降
4.2改变加工剂型,适应土传病害防治的需要
3.1药剂品种单一,缺少效果优持效期长的品种
对于瑞毒霉,可以根据其稳定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与其它杀虫或杀菌剂、微肥等复配加工成种衣剂,即可以大大降低药剂的使用成本,又能有效防病治虫促进生长。杀菌剂的剂型多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和胶悬剂等适于喷雾的剂型,这些剂型对于叶部病害的防治比较方便有效,但对土中病菌的作用效果就显得不足。为适应土传疫病防治的需要,将杀菌剂加工成缓释剂、颗粒剂等剂型对于病害的防治更有效、尤其象霜脲氰、恶霜灵、霜霉威等杀菌剂,如采用缓释技术把它们加工成缓释剂,既能延长其土壤中的持效期,又方便使用
另外可湿性粉剂的加工剂型不能使药剂缓慢释放,因而延长了对病菌的作用时间。3.2加工剂型单一现有的瑞毒霉、恶霜灵等杀菌剂一般被加工成可湿性粉剂或粉剂剂型较单一,而这样的加工剂型比较适合于喷雾、喷粉或者拌种,不适宜进行土壤处理使用也不方便,因而不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病菌
3.3使用方法不合理植物病害就其传播方式来讲可大致分为土壤传播、种子传播、空气传播和介体传播四大类。大豆、南瓜疫病属土壤传播病害,对于大豆疫病采用常规喷雾的方法是不起作用的,或者作用极小,而对南瓜疫病喷雾防治也仅能有限度地控制叶部病害的发展,对土壤中病菌侵染导致的茎和瓜的腐烂基本无效。对于大豆、南瓜疫病的防治应采取土壤处理、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尤其是大豆的种子包衣对控制疫病的危害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