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艺术品大举回流
但是,在当前这股海外中国艺术品回流热中,也出现了一个十分值得警惕的现象:少数海外收藏家和收藏机构乘机鱼龙混杂,有意识地将一些书画赝品推向京沪等地的拍卖市场,以牟取暴利。虽然过去也有海外赝品充斥在回流的中国艺术品中,但一般数量比较少,只是个别几件,而现在竟然成批进入了京沪等地艺术品市场
到异地去拍卖毕竟成本比较高,对一般收藏者来说并不划算。上海的大型拍卖公司固然逊于北京,但是,一些中小型公司也有自己的优势。当然,中小型拍卖公司也要办出特色,要有自己独到的拍品来源,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被淘汰的厄运。中小型拍卖公司有其自身的优势:熟悉本地收藏家的口味、成本低。上海工美拍卖公司总经理廉亮认为,艺术品市场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分层次的
去年的北京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幅齐白石的《虾趣图》不过20万元左右;但是,到了今年的秋季拍卖会,差不多水准和尺幅的齐白石《虾趣图》的成交价骤然飙升到50万元以上,涨幅超过一倍多。2003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可谓“涨声”一片。许多名气稍逊的二三流名家的书画作品的成交价也登上了一个新台阶;瓷器、古籍善本、杂件、钱币、玉器等其他门类的收藏艺术品的拍卖价也齐刷刷地往上蹿,夺人眼球
这是艺术品拍卖行业很大的一个行业特征。但是,要想征集到优秀的艺术品,人才是关键。“得艺术品者得天下。”谁想在潜力深厚的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力克群雄,独占鳌头,谁就必须拥有大量优秀丰富的艺术品
比较典型的如北京中贸圣佳的拍卖会,其主要拍品均是从海外征集回来的。有一些拍卖公司的压台拍品几乎都是从海外回流的。现在有不少公司还专门成立了海外征集部,有专人负责到海外征集艺术品。因为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红火,许多海外的收藏家也打破惯例,愿意将艺术品送到中国内地市场进行拍卖。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全年成交中国艺术品7800多件,其中从海外回流的就达2000多件,所占比例高达25%。这其中尤以书画作品最为明显。今年,专家预计海外回流的中国艺术品不仅数量更多,质量也越来越高
虽然海外艺术品回流中国内地在2001年已露端倪,但是到了今年,随着中国内地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火爆,其回流趋势也越发明显
书画、瓷器、钱币、玉器和古籍善本等藏品拍卖价今年竞相上蹿 艺术品拍卖“涨声”一片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不得不承认,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已基本形成了“京强沪弱”的格局。尽管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上海朵云轩就敲响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会的第一槌。虽然上海的拍卖公司在数量上不少于北京,其中不少也有一定的特色,但就公司的规模、拍卖会推出的拍品数量和质量及成交量等主要指标而言,北京一些大型拍卖公司确实要略胜上海
而到了今年秋季拍卖会,北京华辰又以7300余万元的成交额刷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拍卖成交纪录。又如成立仅两年的北京华辰,去年春拍的成交额仅4000多万元,今年春拍一跃就超过了6000万元,增幅达50%。以北京嘉德拍卖公司为例,在今年7月份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刚刚创成交额1.94亿元的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转眼间在11月的秋季拍卖会上又刷新了这一纪录,拍出了2.5亿余元的佳绩。反观上海,从来没有一家艺术品拍卖公司的成交金额超过亿元
这些艺术品往往因种种缘由在海外飘荡了几十年,从未在中国内地市场亮过相,其中不乏极为少见的精品。从海外回流的中国艺术品主要分以下两类:一是前几年一些海外买家通过拍卖会、古玩摊子、文物商店等内地艺术品市场公开购得的艺术品。一是解放前通过各种途径流到海外的中国艺术品
京强沪弱格局成形
艺术品市场争夺人才
在今年的艺术品市场上,许多艺术品拍卖公司开出优厚条件,广纳天下英才。有的甚至不惜代价,到处挖角。上海有一家拍卖公司,原来在艺术品拍卖行业默默无闻,排不上任何位置,今年上半年招募到一批从一家拍卖公司跳槽的专业人才,只经过短短三四个月,就征集到一批优秀拍品,在刚刚结束的秋季拍卖会上,居然拍出了3000多万元的佳绩。于是,在各个拍卖公司之间,就上演了一出出人才“转会”的悲喜剧。而有的拍卖公司,因为寻觅到一两位英才的辅佐,立马“转危为安”。有的拍卖公司,因为人才流失,转眼间失去了以往在市场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