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布鲁塞尔的这个“大排挡”,气氛却始终是淡淡的,一如往昔地忧郁。广场被四周的古建筑围绕着,有比利时最著名的歌特式建筑市政厅,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居住和工作过的天鹅咖啡馆,天鹅咖啡馆的左侧是维克多·雨果的公寓。我们还遇到了一位从台湾移民过来的老者,他当年是到维也纳学音乐的,结果辗转到了布鲁塞尔定居,现在已经儿女成群。在这个美丽的让人宛如置身中世纪的广场上,我第一次见到了欧洲的“大排挡”。附近还有一座大楼,原来是法国路易十四的行宫,现在已经辟为博物馆。在国内的“大排挡”吃饭,大家喝酒聊天,气氛一般都是热火朝天的。虽然叫做大广场,其实广场并不算大,长不到百米,宽三四十米左右,地面用花岗石铺就。他的儿女个个都面如满月,彬彬有礼,在自家的摊位前忙前忙后。在我眼里是欧洲最温暖的广场。饮料当然是由比利时啤酒唱主角,食物就丰富多彩了,各地都有。见过太多的优雅和古老,这种平常的温暖让我顿时觉得如沐春风。曾被雨果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的大广场。入夜时分,整个大广场周围都搭起了帐篷,贩卖食物和饮料
不管是在广场上还是在地铁站,人们的脸上似乎总有着超然物外的神情,默默想着自己的心事,和周围的人和事有了一层天然的隔膜。我们去的时候并不是旅游旺季,所以街上的游人不多,大多是生活或旅居在当地的居民。就连旅游品商店的店主都是一派淡定从容的派头,不叫卖、不推荐,轻轻一笑,顺其自然
地铁站里的流浪艺人则为展览布置了主题音乐。就连我这个好奇的观察者,也几乎被这层忧郁的薄雾击倒了。布鲁塞尔的地铁站非常特别,每个站台都可以成为一个展览馆,而且风格各异,主题鲜明。站在旁边欣赏的人们也许是被彻底的感染了,目光如水,迷离哀怨。他们演奏的曲目大多是柔和哀婉的,象一层薄雾,轻轻笼罩着地铁站的天空
我们在布鲁塞尔待了两天,看永远可爱调皮的撒尿小童于连,看漂亮得让人目不暇接的蕾丝花边,在各种建筑里穿来穿去;我们喝比利时的果味啤酒,吃入口即化的香浓巧克力,还有肉铺街上的比利时大餐,可是我常常想起的却是那些飘散在城市里的忧郁气氛,也许,这就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吧
7月的布鲁塞尔刮着凉凉的微风,皇家广场静静的,只有鸽子偶尔飞过的哨音。游览完皇宫和大法院之后,我们到了皇家广场散步,当时是黄昏,天空是欧洲常见的浅灰色,整个下城区在我们的脚下,被笼罩在太阳的浅金色余辉中。布鲁塞尔式的忧伤。回忆在布鲁塞尔的旅行时光,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广场。皇家广场位于上城区,是皇宫前面的一片开阔地,可以俯瞰整个下城区。一个女人坐在广场的石栏上,风吹得她的浅棕色头发轻轻飞扬,我只记得她象牙白的皮肤和半闭着的忧郁眼睛,世界好象已经在她身后了。一个是皇家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