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喜温暖湿润不耐低温,在10℃下易受冷害,若温度过高则易造成大量的腐烂变质,因此,贮藏温度在12℃左右为宜
3.1埋藏法
在仓库、地下室或空房子中挖一埋藏坑,用砖或石头砌成深约80-100cm,宽约100cm,长度可根据贮藏场所的大小及贮藏量而定。选坑的某个部位作为抽样检查口,根据抽样结果决定是否翻堆。若抽样结果较好,不可轻易翻堆,翻堆频繁易造成姜表皮受损,导致腐烂,若抽样结果不好,则必须翻堆,挑选出好姜继续存放,病姜须立即出售。姜属地下茎类蔬菜,对泥沙埋藏的环境比较适宜。坑挖好后先在坑底铺一层厚约5cm的湿沙(含水量在10%左右),挑选质量上乘、且经过愈伤后的姜块放入坑内,一层姜(约5块厚)一层湿沙,每隔50cm放一个通风筒,堆至离坑口约5cm时,直接用湿沙覆盖,不要使姜暴露于空气中。冬季温度过低时,上面可适当覆盖草帘子,以防发生冷害
2采收特点
3.3冷藏库贮藏保鲜
1鲜姜采后生理及贮藏保鲜特性
目前常用的贮藏窖有棚窖、井窖、土窖洞、地下防空洞等。可以采取窖内散堆、地面架床堆放、装筐码垛等形式。现以井窖地面架床方式为例详细介绍
采收的姜块经过挑选后入库,放在提前制作好的铁架上预冷24-48h后,装入厚度为0.02-0.03mm无毒聚氯乙烯(pvc)保鲜袋内,每袋容量不宜过大,一般在10-15kg左右。若继续长期贮藏,鲜姜表皮会由黄色逐渐变成浅褐色而降低外观质量。装袋后整齐地摆放在架上,将袋口轻挽,以防水分蒸发。(2)贮藏管理。库房应在入贮前5-7天开机降温,使库温维持在10℃左右。库温控制在12-13℃之间,一般可贮藏3个月左右,鲜姜表皮颜色基本不变。装袋时需轻拿轻放,以免擦伤表皮,造成机械伤害,影响外观。控制库温不低于11℃,否则易发生冷害
③贮期管理。入贮初期,姜块呼吸旺盛,产生热量较多,窖内容积小,积热易升温,此时应及时通风换气,将多余热量散出,使其尽量稳定在12℃左右。若生姜发生腐烂,须及时挑选出售,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姜堆不可太高太宽,有条件可将姜床做成上下两层,堆内放置通风装置(用秫秸做成通气把,每隔50cm放一把),通过加湿或通风及时调整相对湿度和温度。收获后鲜姜去掉泥土,在室温下晾3—5天,待表皮失去一部分水分后将生姜分层堆放在姜床上,其上覆盖潮湿、洁净的河沙15-30cm,这样既可防止窖内水汽凝结成水珠滴在姜上,又能防止空气干燥,使姜失水干缩。冬季气温降低,应注意窖内保温,防止姜块遭受冷害。在贮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以防姜块发生异常变化。在窖内离地面3cm处用木条或竹竿架设姜床,在床上放一些稻草
姜窖建好后,应对窖内进行彻底的除湿和消毒,窖内可放入一些生石灰,也可采用专用的杀菌剂进行熏蒸消毒杀菌
①选择窖址。贮藏窖应选择在向阳避风、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土质粘重,冬季气温较低且排水良好的地方
冷藏库由具有良好隔热保温效果的库房和制冷设备组成,二者结合可以不受外界气温的干扰和限制,保持较低且稳定的库温,为鲜姜贮藏保鲜提供理想的温度环境
3贮藏保鲜技术
一般在生产上采用的方法有埋藏法、窖藏法和水藏法等。近几年,由于出口量增加,对姜的贮藏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冷风库贮藏鲜姜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贮藏库在入贮前10天全面清扫,用硫磺薰蒸法进行杀菌消毒,一般库容用硫磺10-20g/立方米,用锯末(作助燃剂)与硫磺按1:1的比例混合均匀,点燃后立即吹灭明火使其发烟,库房密闭24-48h后打开库门通风换气,也可采用库房专用杀菌剂消毒杀菌。(1)入贮前准备工作
作为中长期贮藏用鲜姜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采收时可稍带土,太湿可稍加晾晒,但不宜在田间过夜。经过愈伤后,选择无病虫,无霜害,整齐、健壮无机械伤的姜块进入中长期贮藏。收获初期的姜较脆嫩,易脱皮,含水量相对较高,应在室温下先贮放一段时间,使根茎逐渐老化不再脱皮,剥除的叶痕逐渐长平,顶芽长圆。为防日晒过度,采收以阴天为宜(雨天和雨后采收的姜块不耐贮藏)
姜窖一般深2.5-3m,窖口以人能自如上下即可。自窖底向两侧挖两个贮藏室,每个高约1.5m,长宽各1.5m左右。②贮藏窖建设。贮量约1000kg
窖藏法是目前使用较普遍的一种贮藏方法,比埋藏法贮量可相对稍大一些
鲜姜收获可分为3次,第1、2次收获的鲜姜为母姜和嫩姜,一般只能鲜销或短期贮藏;第3次收获的鲜姜一般在霜降至立冬前后收获,其根茎部分膨大,地上部开始枯黄,适宜做中长期贮藏。贮藏用鲜姜应以竹叶姜中的片姜和黄瓜姜为主,此类姜辣味重,水分含量较少,适于贮藏,且没有生理休眠期,采后只要条件适宜即可发芽生长。但应注意采收前不能受霜冻
3.2窖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