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的画如同读一首诗、一篇优美的散文。画中有诗是画家孜孜以求的境界,然成功者寥寥,古往今来达此境界,陈少梅当推屈指可数者。故同画传统题材,陈少梅更上层楼。陈少梅承家学,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以诗人之眼观物,画中有诗,以诗言事。《西园雅集图》、《桃花园图》、《赤壁游》、《秋声赋》、《金陵十二钗》、《二十四孝图》等都是
有评论家以“南风北骨”概括陈少梅先生的山水画,认为陈少梅先生“艺术面貌渊穆清华,北骨南风互为表里,洋溢着和谐的节奏与优雅的旋律”。展观陈少梅先生的作品,用笔遒劲峻拔,爽利酣畅,或老辣苍润,或秀丽工致,繁简自如,能收能放,略无滞涩。陈少梅先生在继承传统方面主要取法“北宗”,从明人唐寅、仇英得其秀逸之气,从浙派戴进、吴伟取其滂沛生动之致,再溯源而上直捣南宋马远、夏圭的门庭。今之评陈少梅先生,每以“当代唐伯虎”、“马、夏再世”、“北宗山水传人”论之,说陈少梅兴三百年之衰,以他对北宗画法的贡献并不为过,然而不能仅以北宗视陈少梅先生
启功先生说“少梅先生学倪氏的书法则真可说是搔着痒处。陈少梅的书法初承家学,在米字上下过很深的工夫,后学倪瓒,再溯源王献之追寻其天趣。令人惊奇而又喜爱,并不在他的画法之下”
行旅图(中国画)陈少梅
陈少梅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重师法自然,外出总带着纸笔,见有独特的景物随时记下,速写本上画满山、水、树、石。《牧牛图》,寥寥数笔勾出池塘垂柳,生动写意,又以谨细的笔墨画出戴草帽的牧童和洗浴中的水牛。新中国成立后,陈少梅走出书斋,更注重写实,他的速写本上增加了更多劳动、生活的场面。以前他也有一些写实的作品,如1947年画的《卖饼儿》———“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表现了画家对穷苦百姓的同情;这时,他用传统笔墨表现现实生活,章法、意境有了巨大变化,创作了一批歌颂祖国、描绘人民新生活的作品。他画的山川树木十分生动,树枝穿插走向非常自然,皆因源于自然
数十幅作品使广大书画爱好者得以近距离感受陈少梅作品的艺术魅力。由天津市政协和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举办的陈少梅及其学生作品展目前正在周邓纪念馆展出
如《春山图》,他在题画中写:“曾在沪渎见恽南田春山图,清逸之气浸人肌骨。在陈少梅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艺术的执著和弘汲鲸饮、追本溯源的心路历程。此幅以郭河阳手法拟南田气韵,亦颇有相合之处。”从中可见他在艺术上如醉如痴地努力求索的情景。陈少梅的作品20世纪50年代以前多取中国文人传统采用的题材,如听泉、观瀑、赏梅、读书、抚琴、赋诗、草庐、山居等;有画高士、仕女、观音、达摩、古代圣贤、神话人物等,人物多以山水为背景,山水常有人物点缀;有寄情山水、画山水以抒怀;有取材历史典故、古文、诗赋等。展玩既久,飘然欲仙,十余年不能暂忘也
1930年湖社在天津举办画展,天津某大学一位名叫杨清我的女教授看到陈少梅先生的作品深感震撼,随即辞职赴北京从陈少梅学画,不少天津文化界人士也呼吁成立湖社天津分会。从此陈少梅先生定居天津,生平大部分时间在天津教画、卖画。1926年金北楼先生去世,其子金开藩承父志,成立“湖社画会”,陈少梅成为画会骨干。1954年,陈少梅不幸逝世,年仅45岁。次年,湖社天津分社成立,陈少梅先生被派往天津主持会务,并很快以超凡的画笔、谦虚坦率的人品,征服了天津文化界和评论界。1923年,15岁的陈少梅加入金北楼先生主持的中国画学研究会,成为画学研究会年龄最小的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被选为天津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陈少梅先生讳云彰,以字行,1909年出生在湖南衡山一个世代书香之家
画梅主干枝勾皴一次成形,老辣苍劲,勾花自如随意,冷逸孤傲,在以浓艳华丽画梅的世风中可谓一枝独秀。陈少梅也画梅、兰、竹、菊,以及花鸟、墨荷等。他画梅、兰、竹、菊,多与山石泉瀑相结合而自成面貌。他的花鸟画《秋荷》、《墨荷》、《双清图》、《双清图扇》、《竹石双清》、《喜鹊登梅》等,挺拔秀发,清气满乾坤,也体现了深厚的笔墨功力,是画家内在气质和精神品格的自然流露。他画竹,清脱潇洒,观者如沐林下清风
陈少梅作画喜用笔锋稍长的狼毫,既有硬度又有弹性,以中锋笔勾勒,所谓“中锋转折,万毫齐力”,力透纸背,笔在手指捻动中迅走疾行,悬肘悬腕,或腕虚枕微悬,笔锋时藏时露,重按轻提,或一贯到底,或间有断续,勾皴结合,干湿浓淡一挥而就,神采气力皆在笔端毫锋,来不得半点迟疑;他画山石,中锋笔勾廓,趁墨未干大笔皴檫,大斧劈皴则笔肚卧纸,浓墨湿笔迅疾皴拂挥扫,然后趁湿用淡墨打开,极淡处用净水再接再扫,从浓到淡一气呵成,取得山石、坡岩、峰峦坚实的质感和立体效果;他写树形质纹理勾皴得法,笔墨苍劲,枝干扶疏,树叶、松针一笔不苟,摇曳生姿;写溪流水波,生动流畅,如闻其声;写人物风神飘逸,气韵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