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盆景讲究诗情画意
我们是反映论者,所以就要坚持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在盆景创作上就要实现现实主义;我们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在盆景创作上就要用浪漫主义去表现我们的感情和理想。如果是这样,我们的理想又会反过来激励着现实的变革和艺术的不断创新,反反复复,永无止境
“神枝”在中文里却无解。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国际间的各种交流频繁,使我们有机会见到了国外盆景,开扩了眼界。在中文里“文人树”只能解释为文人制作的树桩盆景,很难教人理解为仅是一种高耸树型的专用名称,更不能同意的是将“文人树”的特征定为“孤高”,以代表中国文人的品质。有些作者为了追求时尚,忘记了我之为谁,连语言都忘记斟酌,急急忙忙地不及翻译搬来就用。在我国古代盆景中早就有枯干和枯梢的制作,何尝是日本人发明的?明代就有“结为……郭熙之露顶攫拿……”,这个“露顶”不就是枯梢?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枯干和枯梢更是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各有长短,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国外盆景长处的机会,这是大好事。假如我们的盆景在形式上跟外国一样,那就错了。但其中有一个原则,就是补我之缺,为我所用,决不应抛掉自家的东西跟着人家跑了。如“舍利干”、“神枝”,本是日文里的汉字,却不分穷里地就搬过来直接作中文的汉字用。“神”在日本被认为是至高的,我认为“神枝”应理解为“枯梢”。我国盆景自古就有枯干枯梢的技法,必有确切的名称,为什么不用呢?总是看不起自己的祖宗,这算不算是崇洋媚外呢?还有“文人树”,恐怕也是类似情况。“舍利”一词在中文里是佛家语,指和尚圆寂后,火化留下的结晶体,俗称“佛骨”,另还作官职名与复姓之一种,并无“干枯的树干”一解。所以,我认为学习外国,只应学习人家的科学培植和加工技艺,而不是创作方法和造型形式,更不是否定自己的传统,从文化的可知性向不可知性转变。孤,是孤独,是离群;高,是高傲,如果中国的文人都是脱离人民群众的高傲者,试想,这样的文人对社会还有什么用呢?可以说这是对我国知识份子的贬了氏。因为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形式变了,内容当然也跟着变了,以我们制作的盆景去表现外国的民族精神,长而久之,我国的盆景就自行消亡了
诗情是作者之情,其中也包括作者的理·想、感情和理解移植于所造之艺.术形式,岂不是浪漫主义的手法!所以我认为盆景能达“诗情画意”者,就是“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盆景创作中的体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虚带实的方法,以“诗情”为主,以“画意”为据:虚处着眼,实处用力;以浪漫主义为主导,以现实主义为基础的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如果紧跟时代,反映时代,那就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诗情画意”既是我国盆景的一个主要审美特征,又是唯一的创作方法,这个方法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因为画境是从现实美景中得之,是“师造化”的结晶,这是现实主义的
今天我们说继承“诗情画意”,并非要继承封建文人的“诗情画意”,去搞什么孤高的隐逸趣味,而是要继承“诗情画意”这个艺术表现方法,其“诗情画意”的内容,理应是新时代的“诗情画意”,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推陈出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革,对于“诗情画意”就有了不同的内容。诗情者,是指作者要将诗一样优美而热烈的感情赋之于盆景,并通过盆景转达给观赏者;画意者,画境也,是指盆景要像绘画从实际美景中提炼出来的更美的画境一样,这是对盆景高标准的要求。前者是情,后者是景,二者结合就是J清境交融。作为造型艺术的盆景,千百年来都是按照这个创作方法进行的。这个“情景交融”就是我国文化艺术优良传统中的艺术本体所具备的主要特征,也是产生意境的基础,它的核心就是古人主张的“天人合一”,物我“神遇而迹化”,是自然人情化与人情物态化的辩证统一。我国盆景讲究诗情画意早已是盆景界的共识